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刺藦苓草

刺藦苓草

药材名称刺藦苓草

拼音Cì Mò Línɡ Cǎo

别名刺参(《西藏常用中草药》),降扯(《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出处《新医学杂志》9:31,1973

来源为川续断科植物刺藦苓草幼嫩全草。6~7月采收。

同属植物水苏叶藦苓草幼嫩全草,亦同等入药。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根圆柱形,分枝,外面褐色。茎直立,不分枝,有纵条纹。叶根出,叶片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5~2厘米,边缘具不规则的刺状锯齿。花数朵轮生组成穗状花序;苞片3枚轮生,无柄,边缘具刺状锯齿;花淡紫色,唇形。瘦果,表面具瘤状突起和黑斑。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田野。分布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含醇式皂甙、甙类。

性味①《西藏常用中草药》:"性温,味甘微苦。"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性平(温),味甘。"

功能主治①《西藏常用中草药》:"健胃,催吐,消肿。用于胃痛等症;外用治疮痈肿痛。"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单用煎服催吐;茎叶碾末撒布,治化脓创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大剂量则催吐。外用:研末撒。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香樟根

    《中药大辞典》:香樟根药材名称香樟根拼音Xiānɡ Zhānɡ Gēn别名香通(《四川中药志》),走马胎(《贵州民间方药集》),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四川中药志》)。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樟科

  • 光叶山黄麻

    《中药大辞典》:光叶山黄麻药材名称光叶山黄麻拼音Guānɡ Yè Shān Huánɡ Má别名硬壳朗、滑朗树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榆科植物光叶山黄麻的根皮。夏、秋采收。

  • 圆萼刺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圆萼刺参药材名称圆萼刺参别名华刺参来源川续断科圆萼刺参Morina chinensis (Batal. ex Diels) Pai,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内蒙古、青海、四川、云

  • 杏仁防风

    药材名称杏仁防风拼音Xìnɡ Rén Fánɡ Fēnɡ别名山当归[四川]、马蹄防风[云南]、兔耳防风来源为伞形科茴芹属植物杏仁防风Pimpinella candolle

  • 肾子藤

    药材名称肾子藤拼音Shèn Zǐ Ténɡ英文名valida Limaciopsis别名粉绿藤、疟疾草(云南)。出处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肾子藤的根或茎。拉丁植物动

  • 栲栗果壳

    药材名称栲栗果壳拼音Kǎo Lì Guǒ Ké英文名Exocarp of Chinese Evergreen chinkapin别名锥栗壳出处出自《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林甄的

  • 水皂角

    药材名称水皂角拼音Shuǐ Zào Jiǎo别名关门草、山梅豆(《东北药植志》),金豆子(《贵州民间方药集》),水通(《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山扁豆(《贵阳民间药草》),山茶叶(《东北常用中

  • 甘蔗滓

    《中药大辞典》:甘蔗滓药材名称甘蔗滓拼音Gān Zhe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杆经榨去蔗浆后的渣滓。功能主治治秃疮,痈疽,疔肿。用法用量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复方①治小儿头疮白秃

  • 紫玉簪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玉簪药材名称紫玉簪拼音Zǐ Yù Zān别名紫萼、山玉簪来源百合科玉簪属植物紫玉簪Hosta ventricosa (Salisb.)Stearn,以全草或根入药。全草

  • 桃胶

    《中药大辞典》:桃胶药材名称桃胶拼音Táo Jiāo出处《别录》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夏季采收,用刀切割树皮,待树脂溢出后收集。水浸,洗去杂质,晒干。化学成分树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