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宽筋藤

宽筋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宽筋藤

药材名称宽筋藤

拼音Kuān Jīn Ténɡ

别名松根藤、大接筋藤、舒筋藤、牛挣藤、大松身

来源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中华青牛胆Tinospora sinensis (Lour.)Merr.,以藤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宽筋藤

药材名称宽筋藤

拼音Kuān Jīn Ténɡ

别名无地生须、青宽筋藤、伸筋藤、无地根、青筋藤、砍不死、打不死、软筋藤、松筋藤、大接筋藤、牛挣藤、大松身

出处《晶珠本草》中记载,勒哲治风热合并症。《味气铁鬘》中说:“勒哲性凉,化性温,治龙病时疫有特效。”《药物大全》中说:“勒哲味甘、苦、涩、辛”。《宝库》中说:“勒哲味甘、苦、辛,功效治风热,除时疫热,效缓,能调和和合紊乱,治衰老病、风湿病。”《甘露之池》中说::“勒哲味甘、苦、涩、辛,化味甘、酸,性润、凉、温,治龙、赤巴合并症、培根病、风湿病、风热病。”《甘露之环》说:“勒哲味甘、苦,化味甘、酸,皮甘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已科植物中华青牛胆的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inospora sinensis(Lour.)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厚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中华青牛胆,落叶藤本,长可达20m以上。老茎肥壮,表皮褐色,膜质,有光泽,散生瘤突状皮孔,叶痕明显;;嫩枝绿色,有条纹,被柔毛。叶膜质或纸质;叶柄长6-13cm,被柔毛;叶片阔卵状圆形,长7-15cm,宽5-14cm,先端急尖,具尖头,基部浅心形至深心形,弯缺有时很宽,两面被短柔毛,下面基密,掌状脉5条。总状花序先叶抽出,单生或簇生叶腋;;花单性异株,淡绿色;雄花萼片6,外轮3片小;内轮的阔卵形,长达5mm;花瓣6,有爪;雄蕊6;雌花心皮3。核果红色,近球形,内果皮卵状半球形,长8-10mm,有明显的背肋和许多小瘤状突起。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下或河边、村旁的灌丛中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心叶青牛胆药材为圆柱形,如对剖则呈半圆柱形、略扭曲、长短不一的节块,粗5~20mm,灰黄色或黄色,较光滑或具皱纹,有明显的皮孔及叶痕。质硬,可折断,断面灰白色,木部呈放射状纹理,可见众多的细小圆孔;剖开时,向一方扭曲,木部从射线部分分裂呈折纸扇的扇骨状张开样。气微,味微苦。

宽筋藤性状同心叶青牛胆,而栓皮外表呈黄绿色。

显微鉴别:心叶青牛胆茎(径约5mm)的横切面:木栓层细胞15~30列,成疏密相间排列。皮层外侧2~5列为石细胞群,排列成环,部分腔内含草酸钙方晶:皮层薄壁组织中散在裂隙。维管束外韧型,外侧有弧形中柱鞘纤维束,具晶纤维;形成层成环;木部占断面3/4,导管类圆形,直径15~340μm,木部具晶纤维;木射线细胞5~15列,髓部及各部薄壁细胞中有较多淀粉粒。宽筋藤的横切面与心叶青牛胆的相似,异点有:木栓层细胞10~20列,排列较密。皮层石细胞环的腔中都有草酸钙方晶,皮层薄壁细胞散在分泌腔。类圆形导管径15~400μm ,木射线细胞10~30列。

粉末鉴别:心叶青牛胆粉末浅灰色,无臭。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淡黄棕色。导管网纹的直径50~340μm,螺纹的15~25μm。石细胞类圆形至多角形,直径30~60μm,少数腔内具方晶,方晶长10~45μm。韧皮纤维成束,木化,径15~30μm,周围薄壁细胞含方晶成晶鞘纤维,木纤维径15~35μm,具晶鞘,淀粉单粒的呈类圆形、椭圆形、类弯月形,脐点呈裂缝状或点状,长径5~20μm;复粒少见,由2~3粒组成。

宽筋藤粉末镜检与心叶青牛胆的相似,异点有:网纹导管直径60~400μm,螺纹的径15~30μm。石细胞径20~40μm,完整或较完整的均含草酸钙方晶,方晶长5~30μm。木纤维壁有人字形纹孔。单粒的淀粉均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径3~20μm,少数2~3复粒。

化学成分心叶青牛胆茎含季胺生物碱,主要为原小型的掌叶防已碱(pal matine)及少量药根碱(jatrorrhiyine);次为阿朴芬型的木兰花碱(magnoflorine)及胺类的胆碱(choline);茎含木兰花碱0.07%,又含tembatarine(为干茎重的0.012%)。有含生物碱宽筋藤碱(tinosporin)。其鲜茎又含呋喃二萜类的宽筋藤内酯(tinosporide,C(20)H(23)O(7))及心叶宽筋藤内酯(cordifolide),鲜茎的醇提取物得苦味质宽筋藤酮(tino sporonC(23)H(26)O(9),含呋喃基、内酯、酮基)、宽筋藤酸(tinosporoe,C(40)H(78)O(2),含羟基、酮基及烯基)、宽筋藤目定(tinos-Poridine,C(33)H(64)O(3));干茎用石油醚提得心叶宽筋醇(cordifol)及二十七烷醇(hepta-cosanol);茎含吉洛因(giloin,C(23)H(32)O(10))、吉洛因宁(giloinin,C(17)H(13)O(5))、吉洛甾醇(giloinsterol,C(28)H(43)O(2)。茎叉含β-谷甾醇、δ-谷甾醇、葡聚糖。心叶青牛胆的鲜叶石油醚提取物得羰基化合物心叶宽筋藤酮(cordifolone,C(33)H(84)O),干叶石油醚提得二十七烷醇、二十八烷醇。宽筋藤的茎含宽筋藤碱(tinosporin)、5-烷丙氧基-6,7,4-三甲氧基黄酮(5-allyloxy-6,7,4-trimethyloxyflavone)及宽筋藤因酮(tinosporinone),即1-(2’,4’-二甲氧基苯)-3-(3",4"-亚甲二氧基苯)2-甲基丙烷-1,3-双酮(1-(2’,4”-dimethoxyphenyl)-3-(3",4"-methylenedioxyphenyl) 2-methylpropan-1,3-dione);又含β-谷甾醇、二十四烷醇(tetracosanoic acid)。

药理作用1.抗糖尿病活性:心叶青牛胆茎的水醇提取物给兔、大鼠口服,能快速减低禁食动物血糖水平;提高大鼠对葡萄糖耐受性;水提取物更显着而持久。水提物的苦味部分虽对血糖水平无明显降低,但它明显地阻止因肾上腺素诱导的血糖过高。

2.抗结核活性:心叶青牛胆茎蒸气、蒸馏、乙醚提取物1∶50000有抗结核作用。

3.抗菌活性:心叶青牛胆具高的核吞噬作用的指数。

性味味微苦;性凉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制剂汤剂。

复方方一:宽筋藤100g,蒂达50g,诃子肉100g,余甘子(去核)80g,毛诃子70g。共研成粗粉,过筛混匀,能干黄水,消炎;用于风湿关节炎、黄水病。一次3~5g,一日2~3次,煎服。

方二:藏木香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各100g,悬钩子茎200g,宽筋藤125g,尕架(干姜山柰)35g。共研成粗粉,过筛混匀。能解表、散寒;用于风寒感冒、热病初起、恶寒发热,头及关节疼痛。一次3~5g,一日2次,煎服(《四部医典·后续本》)。又七珍汤去三果(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称四味藏木香汤,能解表发汗,用于流感及发热的传染病初起,恶寒头病,关节酸痛。一次3~5g,一日2次,煎服。

方三:降香150g,藏紫草120g,紫草茸、茜草洪连、宽筋藤、藏木香、巴夏嘎各100g,悬钩木200g,山柰60g。十味共研成粗粉,过筛混匀。能清血热、降压;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口干、音哑、头痛、眼花、背痛、头昏、全身麻木。一次2~2.5g,一日2~3次,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毛女贞

    药材名称毛女贞拼音Máo Nǚ Zhēn别名山万年青、蚊子木、岩白蜡、蜡树、细木南、回嚼、苦丁茶、苦味散、冬青出处始载于《广西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光萼小蜡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鸭涎

    《中药大辞典》:鸭涎药材名称鸭涎拼音Yā Xián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唾涎。以生姜少许,塞鸭口中,将鸭倒悬,其涎即下。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白鸭肉"条。功能主治①

  • 假大薯

    药材名称假大薯拼音Jiǎ Dà Shǔ别名青木香、假通虎城、土木香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马兜铃科植物卵叶马兜铃的根。冬季挖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和细根,洗净,切成数段,晒干。原形态攀援半灌木,

  • 猕猴桃根

    《中药大辞典》:猕猴桃根药材名称猕猴桃根拼音Mí Hóu Táo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陕西中草

  • 龙州线蕨

    药材名称龙州线蕨拼音Lónɡ Zhōu Xiàn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龙州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ysis morsei Chi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原

  • 刺瓜

    药材名称刺瓜别名乳蚕、小刺瓜、野苦瓜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刺瓜Cynan chum corymbosum Wight [Cyathella corymbosa (Wight) Tsiang et Zh

  • 凹裂毛麝香

    药材名称凹裂毛麝香拼音āo Liè Máo Shè Xiānɡ别名毛麝香、山薄荷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凹裂毛麝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enosma re-tusilobum Tsoong

  • 榠樝

    《中药大辞典》:榠樝药材名称榠樝拼音Mínɡ Zhā别名木李(《诗经》),蛮樝、瘙樝(《本草拾遗》),木梨(《埤雅》),海棠(《广州植物志》),土木瓜(《药材资料汇编》)。出处《本草经集注》

  • 风轮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风轮菜药材名称风轮菜拼音Fēnɡ Lún Cài别名落地梅花、九塔草、红九塔花、熊胆草、野凉粉草、苦刀草来源唇形科风轮菜属植物风轮菜Clinopodium ch

  • 慈竹气笋

    《中药大辞典》:慈竹气笋药材名称慈竹气笋拼音Cí Zhú Qì Sǔn别名阴慈竹笋子、阴笋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