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对叶豆

对叶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对叶豆

药材名称对叶豆

拼音Duì Yè Dòu

来源豆科对叶豆Cassia alata L.,以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化学成分叶显蒽醌类及黄酮类反应。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主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脓疡。

用法用量鲜叶适量捣汁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对叶豆

药材名称对叶豆

拼音Duì Yè Dòu

别名非洲木通(《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豆科植物有翅决明。全年可采。多为鲜用。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叶近于无柄,长30~60厘米;小叶5~12对,矩圆形,先端钝,长5~15厘米,宽5~7厘米,有细尖,硬革质,基部阔圆形,并在一边偏大,叶轴两边有狭翅。总状花序长15~30厘米,生于茎顶;苞片大,三角形,膜质,早落;花黄色,有很多明显的脉;雄蕊极不相等。荚果长舌状,膜质,开裂,每瓣纵贯中央各有一阔翅,无毛,长10~20厘米,阔12~15毫米。

生境分部多为栽培。分布于云南、广东等地遍及热带地区。

化学成分叶含蒽醌类、黄酮类化合物,已知有大黄酸。果实亦含蒽醌类化台物。

药理作用叶的酸性提取物对接种于小鼠大腿肌内之肉瘤-37有轻度的伤害作用。叶、果含蒽醌甙类,故有泻下、抗菌作用。

性味《云南患茅中草药选》:"辛,温。"

功能主治《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杀虫,止痒。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肿疹。"

用法用量外用:捣汁搽。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对叶豆

药材名称对叶豆

拼音Duì Yè Dòu

英文名Leaf of Ringworm Senna

别名翼柄旃那、非洲木通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翅荚决明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sia alat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选晴天采摘,除去茎枝,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翅荚决明,高1.5-3m。枝粗壮,绿色。托叶三角形;偶数羽状复叶,近于无柄,长30-60cm,在靠腹面的叶柄和叶轴上有2条纵棱,有狭翅;小叶革质,6-12对,倒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15cm,宽3.5-7.5cm,向下渐小,先端钝圆而有小尖头,基部斜截形,下面叶脉明显凸起;小叶柄近无。花序顶生和腋生,具长梗,单生或分枝,长10-50cm;花蝶形,黄色,有明显的紫色脉纹;位于上部的3枚雄蕊退化,7枚雄蕊发育,下面2枚的花药大,侧面的较小。荚果长带状,长10-20cm,宽1.2-1.5mm,每果瓣的中央顶部有贯至基部的翅,翅纸质,具圆钝的齿;种子50-60颗,扁平,三角形。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疏林或较干旱的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和云南南部地区。

性状叶片多完整或有破碎。小叶矩圆形,先端钝,长5-15,宽5-7cm,有细尖,基部阔圆形,并在一边偏大。下表面主脉突出。叶黄绿色。硬革质。叶轴两边有狭翅。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叶含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4,5-二羟基-1-羟甲基蒽酮(4,5-dihydroxy-1-hydroxymethylanthrone),4,5-二羟基-2-羟甲基蒽醌(4,5-dihydroxy-2-hydroxymethylanthraquinone),异大黄酚(iso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L-葡萄糖甙(physcion-L-glucoside)。

药理作用1.抑制肌肉瘤:叶的酸性提取物对接种于小鼠大腿肌内之肉瘤一37有轻度的伤害作用。

2.泻下、抗菌作用:叶、果含蒽醌疳类,故有泻下、抗菌作用。

性味辛苦;寒温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止痒,缓泻。主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疱疹,疮疖肿疡,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后下。外用:适量,鲜叶捣汁擦;或调制成油膏敷。

各家论述《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杀虫,止痒。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肿疡。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狗脚迹

    《全国中草药汇编》:狗脚迹药材名称狗脚迹拼音Gǒu Jiǎo Jì别名地棉花、野棉花、野桃花、花蝴蝶、五龙会、八大锤、乌云盖雪来源锦葵科梵天花属植物梵天花Urena procumbens L

  • 香橼根

    药材名称香橼根拼音Xiānɡ Yuán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橼的根,9~10月采挖,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香橼"条。化学成分含柠檬酸、苹果酸

  • 蘼芜

    《中药大辞典》:蘼芜药材名称蘼芜拼音Mí Wú别名蕲莲、蘪芜(《尔雅》),薇芜(《本经》),江蒿(《上林赋》),芎藭苗(《别录》),川芎苗(《履巉岩本草》)。出处《本经》来源为伞形

  • 灯笼泡

    药材名称灯笼泡拼音Dēnɡ Lonɡ Pào别名天泡子、挂金灯、灯笼果、打额泡、天泡草、小酸浆、黄姑娘来源茄科酸浆属植物灯笼草Physalis minim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

  • 皱叶鼠李

    药材名称皱叶鼠李拼音Zhòu Yè Shǔ Lǐ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皱叶鼠李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rugulosa Hemsl.采收和储藏:果熟后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皱

  • 竹(鼠留)肉

    药材名称竹(鼠留)肉拼音Zhú ( Shǔ Liú ) Ròu英文名Bamboo rat Meat别名竹鼠、竹豘、篱鼠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来源药材基源: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i

  • 鸡嗉子

    药材名称鸡嗉子拼音Jī Sù Zǐ别名野荔枝(《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山覆盆(《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头状四照花的叶及果实。秋季采收。原形态常绿小乔

  • 拟囊果芹

    药材名称拟囊果芹拼音Nǐ Nánɡ Guǒ 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滇芎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sospermopsis delauayi (Franch.) Wolff[Arraca

  • 假酸浆花

    药材名称假酸浆花拼音Jiǎ Suān Jiānɡ Huā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假酸浆的花。夏季采收。功能主治祛风,消炎。治鼻渊。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中药大辞典》

  • 红楠皮

    《中药大辞典》:红楠皮药材名称红楠皮拼音Hónɡ Nán Pí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红楠的根皮或树皮。原形态红楠,又名:猪脚楠、楠仔木、楠柴、白漆柴,乌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