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山绿茶

山绿茶

药材名称山绿茶

拼音Shān Lǜ Chá

英文名leaf of Hainan Holly

别名海南冬青。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海南冬青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hainanensis Merr.

采收和储藏:四季幸免可采,晒干备用。

原形态海南冬青 常绿小乔木,高可达5m。小枝具4棱,被疏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7mm;托叶三角形;叶片薄革质或纸质,阔椭圆形、倒卵状长椭圆形,长4.5-5.5cm,宽1.5-2.5cm。先端骤狭的短浙尖,基部阔急尖,干后榄绿色或栗褐绿色,背面暗淡,全缘,中脉上面凹陷,侧脉每边8-10条。伞形花序着生在二年枝上或呈圆锥状着生在当年枝上;花淡红色;苞片三角形,常脱落;雄花序每枝3-5朵花,总花梗长3mm,花梗长1mm,花5-6基数,萼浅盘状,直径约2mm,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卵形,长约1.8mm,雄蕊短于花瓣的1/4;雌花序簇生,每枝由1-3花组成的聚伞花序,总花便长1-3mm,花梗长3mm,花萼和花冠与雄花相似,退化雄蕊长为花瓣的1/2,子房上位,直径约1.5mm。果近球状椭圆形,直径约3mm,干时表面有纵槽,宿存柱头厚盘状或乳头状,花柱有时可见,分核6,间或有4或5,椭圆形,两头尖,背面粗糙具1槽。花期4-5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生长于中海拔的山地疏林和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呈卷曲状,多破碎不全,主脉在加工过程中多与叶肉相剥离而呈纤维状。完整的叶片呈宽椭圆形或椭圆形,长3-6cm,宽1.5-3cm,顶端渐尖,基都楔形,全缘。绿褐色或绿黄色。质脆,易破碎。气清香,味苦。

化学成分叶含芸香甙等黄酮化合物及山绿茶甙(hainanenside)。

性味辛;寒

归经肝;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干肝;利咽解毒。主高血压病;口疮;咽痛;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泡茶饮,1-3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山绿茶):主治高血压、口腔炎、疖肿、慢性喉炎和妇科附件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野苦梨根

    药材名称野苦梨根拼音Yě Kǔ Lí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厚叶栒子的根。秋后采。原形态半常绿灌木。小枝幼时有黄灰色平贴软绒毛。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狭椭圆形,长2.5

  • 附地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附地菜药材名称附地菜拼音Fù Dì Cài别名伏地菜来源为紫草科附地菜属植物附地菜Trigonotis peduncularis (Trev.) Be

  • 苦荬菜

    《中药大辞典》:苦荬菜药材名称苦荬菜拼音Kǔ Mǎi Cài别名盘儿草(《陕西中草药》)。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荬菜的全草。春季采收,阴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

  • 土阿魏

    药材名称土阿魏拼音Tǔ ā Wèi出处汪连仕《采药书》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根皮捣取的液汁凝结而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臭梧桐"条。功能主治宽筋活血,化痞消症。摘录《中药

  • 小酒瓶花

    药材名称小酒瓶花别名红素馨、红花茉莉来源木犀科茉莉花属植物红茉莉Jasminum beesianum Forr. Et Diels,以全株入药。秋季采集,切细晒干。性味微苦、涩,平。功能主治通经活络,

  • 牙疳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牙疳药药材名称牙疳药拼音Yá Gān Yào别名对坐叶、叶上绣球、四禀关、节节花、骨叶来源茜草科耳草属植物长节糙耳草Hedyotis uncinella Hoo

  • 牛巴嘴

    药材名称牛巴嘴拼音Niú Bā Zuǐ别名山蚂蝗[云南]、野豆子、大山蚂蝗[四川]来源豆科山蚂蝗属植物波叶山蚂蝗Desmodium sinuatum Blume ex Baker,以根及全株

  • 山海螺

    《中药大辞典》:山海螺药材名称山海螺拼音Shān Hǎi Luó别名地黄(《别录》,白河车(王安卿《采药志》),牛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四叶参(《苏南种子植物》),白蟒肉、山胡萝卜(《东

  • 走马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走马风药材名称走马风拼音Zǒu Mǎ Fēnɡ别名六耳苓、吊钟黄来源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六耳铃Blumea laciniata (Roxb.)DC.[B. sinuata (Lour.

  • 石刷把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刷把药材名称石刷把拼音Shí Shuā Bǎ别名松叶兰、铁刷把、石龙须、铁扫帚来源蕨类松叶兰属植物松叶蕨Psilotum nudum Griseb.,以全草入药。全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