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木荷叶

木荷叶

药材名称木荷叶

拼音Mù Hé Yè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木荷常绿乔木,高10-20m。树干挺直;树皮灰褐色或深褐色,粗糙纵裂;小枝皮孔显着。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单千周,卵状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12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钝锯齿,睚同深绿色,有光泽,网脉下陷,丰面淡绿色,幼时有毛。花两性,径约3cm,常单生于近枝顶叶腋或在枝顶集生成短总状花序;花梗粗壮,长1-2cm;萼片5,半圆形,里面有白色绢毛,缘部有白色睫毛;花瓣5,白色,倒卵形,大小不等,基部及缘部有毛;雄蕊多数,花药丁字着生;子房上位,5室,基部密被绢毛,花柱1,柱头5裂。蒴果木质,褐色,扁圆形,径约1.5cm,疏生细毛,基部具宿存萼片,熟时室背5裂,中轴宿存。种子肾形,淡褐色,长约7mm,;宽约5mm,边缘有翅。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1500m向阳山地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台湾、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疗疮。主臁疮;疮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本品有毒,不宜内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苤蓝

    药材名称苤蓝拼音Piě Lán别名芥蓝、擘蓝(《农政全书》),茄连、撇蓝(《延绥镇志》),玉蔓青(《山西通志》)。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球茎甘蓝的球状茎。4~7月播种者,夏、秋采

  • 柳树寄生

    药材名称柳树寄生拼音Liǔ Shù Jì Shēnɡ别名柳寄生、杂寄生、寄生包、花椒寄生、马桑寄生、火把果树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柳叶钝果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xillus

  • 蜀葵苗

    《中药大辞典》:蜀葵苗药材名称蜀葵苗拼音Shǔ Kuí Miáo出处《纲目》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茎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蜀葵花"条。性味《千金·食治

  • 野席草根

    药材名称野席草根拼音Yě Xí Cǎo Gēn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拟灯心草的根茎。夏、秋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龙须草"条。功能主治清利湿热。治尿路感染,小

  • 厚叶牛耳草

    药材名称厚叶牛耳草拼音Hòu Yè Niú ěr Cǎo英文名crassifolia Paraboea别名石灰草、岩石白菜出处始载于(云南)。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厚叶旋蒴苣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

  • 树舌

    药材名称树舌拼音Shù Shé英文名Artist's Conk别名赤色老母菌、扁芝、梨菌、枫树芝、老母菌、扁蕈、白斑腐菌、木灵芝、树耳朵、老牛肝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真菌》。来源药材基源:为多

  • 川木通

    《中国药典》:川木通药材名称川木通拼音Chuān Mù Tōnɡ英文名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别名淮通、淮木通、小木通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 地牯牛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牯牛药材名称地牯牛拼音Dì Gǔ Niú别名倒推车、倒退牛、地股牛、山老牛、蚁狮、蚁地狱、地拱、沙虱、沙挼子、摇摇锅、砂牛、倒后虫、退退窝窝、啊喽喽来源脉翅目

  • 蚕茧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蚕茧草药材名称蚕茧草拼音Cán Jiǎn Cǎo别名蓼子草、小蓼子草、红蓼子来源蓼科蓼属植物蚕茧草Polygonum japonicum Meisn.的全草。秋季采集,晒

  • 苦木根

    药材名称苦木根拼音Kǔ M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crasmaquassioides(D.Don)Ben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