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榉树皮

榉树皮

《中药大辞典》:榉树皮

药材名称榉树皮

拼音Jǔ Shù Pí

出处《别录》

来源为榆科植物大叶榉树或其同属植物的树皮

原形态大叶挼树,又名:榉榆、血榉。

乔木,高达25米。1年生枝密被柔毛。叶椭圆状卵形或窄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波状锯齿,钝尖,上面粗糙,下面密生淡灰色柔毛;近无柄或具短柄。花杂性同株,雄花簇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及苞腋,雌花单生或数朵簇生新枝上部的叶腋;无花瓣;萼钟形,4~5裂;雄蕊与萼片同数而对生;雌花仅有1枚雌蕊,子房上位,花柱分又。坚果上部斜歪,直径2.5~4毫米。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分布江苏、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榉树皮),斧剥下,去上粗皮,细锉,蒸,从巳至未出,焙干用。"

性味①《别录》:"大寒。"

②《日华子本草》:"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治时行头痛,热毒下痢,水肿。

①《别录》:"主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

②陶弘景:"夏日作饮,去热。"

③《唐本草》:"煮汁,疗水及断下利。"

④《日华子本草》:"下水气,止热痢,安胎,主妊娠腹痛。""山榉树皮,治热毒风,熁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小儿渴痢:榉皮十二分,栝楼茯苓各八分,人参六分,粟米二合。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温服,量大小与服之。(《古今录验方》榉皮次子)

②治小儿痢血:犀角十二分(屑),榉皮二十分(炙,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服之。(《古今录验方》犀角榉皮煎)

③治痛身水肿:榉树皮煮汁日饮。(《圣惠方》)

④治(目)飞血赤脉:榉皮(去粗皮,切)二两,古钱七文。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七合,去滓,热洗,冷则再暖(《圣济总录》榉皮洗眼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榉树皮

药材名称榉树皮

拼音Jǔ Shù Pí

别名榉皮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榉树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剥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乔木,高达25m。一年生枝密被柔毛。叶互生,硬纸质;叶柄长1-4mm;无托叶;叶片椭圆状卵形、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10cm,1.5-4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面粗糙,具脱落性硬毛,下面密被柔毛;边缘具单锯齿;侧脉7-15对。花单性,稀杂性,雌雄同株;雄花簇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或苞腋,雌花1-3朵生于新枝上部的叶腋;花被片4-5;雄蕊与花被片同数而对生;雌花仅有雌蕊1,子房1室,花柱2,斜生。坚果上部偏斜,直径2.5-4mm。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生于山坡、路旁,或栽于宅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西藏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在疏松肥沃、湿润的酸性、中性、石灰质土及轻度盐碱土中均能生长。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10月中、下旬特果实由青转黄褐色时采种,随采随播或用湿砂贮藏,翌年春季播种。如果用干种子播种,则播种前浸种2-3d。条播,按行距20cm开沟,将种子均匀播入,覆土后盖草,浇水保湿。移栽按行、株距(3-4)m×(3-4)开穴,可以利用山地造林。初期适当密植,按行、株距2-3m栽种,以后再进行疏伐。在移栽时要随即截梢。

田间管理 届苗后及时揭去盖草。苗期要勤松土、除草、灌溉和追肥。每年进行修剪,培育主干,并在主干旁缚绑一根竹竿,待主干高至5m时才可除去竹竿。幼林郁闭后要及时间伐,防止过密,影响生长。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大袋蛾。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榉树皮),斧剥下,去上粗皮,细锉,蒸,从巳至未出,焙干用。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利水;安胎。主感冒发热;血痢;便血;水肿;妊娠腹痛;目赤肿痛;烫伤;疮疡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复方①治小儿渴痢:榉皮十二分,括楼、获苓各八分,人参六分,粟米二台。上五昧,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会,去滓,温服,量大小与服之。 (《古今录验方》榉皮饮子②治小儿痢血:犀角十二分(屑),榉皮二十分(炙,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服之。(《古今录验方》犀角榉皮煎)③治通身水肿:榉树皮煮汁日饮。(《圣惠方》)④治(目)飞血赤脉: 榉皮(去粗皮,切)二两,古钱七文。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七合,去滓,热洗,冷则再暖。(名圣济总录》榉皮洗眼方)

各家论述1.《别录》:主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

2.陶弘景:夏日作恢,去热。

3.《唐本草》:煮汁,疗水及断下利。

4.《日华子本草》:下水气,止热痢,安胎。主妊娠腹痛。山挥树皮,治热毒风,煽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齿叶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齿叶草药材名称齿叶草拼音Chǐ Yè Cǎo别名疗齿草来源玄参科齿叶草属植物齿叶草Odontites serotina (Lam.) Dum.,以地上全草入药。夏秋开花时

  • 苦苣

    《中药大辞典》:苦苣药材名称苦苣拼音Kǔ Jù别名野苣(《千金·食治》),褊苣(《嘉佑本草》),兔仔菜(《广州植物志》)。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兔仔菜的全草。春、夏季采收。

  • 西南毛莨

    药材名称西南毛莨拼音Xī Nán Máo Lànɡ英文名Laef of Southwestern buttercup别名西南毛莨叶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莨科植物西南毛莨的地

  • 铁马鞭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马鞭药材名称铁马鞭拼音Tiě Mǎ Biān别名野花生来源豆科胡枝子属植物铁马鞭Lespedeza pilosa (Thunb.)Sieb. et Zucc.,以根及全株入药。夏

  • 黄山鳞毛蕨

    药材名称黄山鳞毛蕨拼音Huánɡ Shān Lín Máo Jué别名小叶凤凰尾巴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黄山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hwangshanensis

  • 假荔枝根

    药材名称假荔枝根拼音Jiǎ Lì Zhī Gēn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木通科植物野木瓜的根或根皮。原形态野木瓜,又名:假荔枝、绕绕藤、沙藤。常绿木质藤本。茎枝无毛。掌状复叶,互生;小

  • 牛角藓

    药材名称牛角藓拼音Niú Jiǎo Xiǎn英文名cattle horns moss别名短叶牛角藓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藓科植物牛角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to

  • 密褶红菇

    药材名称密褶红菇拼音Mì Zhě Hónɡ Gū别名密褶黑红菇、小黑菇、密褶黑菇、火炭菇、猪嘴托、火炭菌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密褶红菇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densifol

  • 四楞筋骨草

    《中药大辞典》:四楞筋骨草药材名称四楞筋骨草拼音Sì Lénɡ Jīn Gǔ Cǎo别名筋骨连(《草木便方》),箭羽筋骨草、箭羽草、舒筋箭羽草(《四川中药志》),四棱草(《广西植物

  • 吊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吊兰药材名称吊兰拼音Diào Lán别名硬叶吊兰、钓兰来源百合科吊兰属植物吊兰Chlorophytum capense (L.) O. Kuntze,以全草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