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海蝰

海蝰

药材名称海蝰

拼音Hǎi Kuí

英文名Praescutata viperina;Viperine

别名海蛇、黑尾海蛇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蛇科动物海蝰除去内脏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aescutata viperina (Schmid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捕得后除去皮和内脏,取肉鲜用或烘干。

原形态海蝰,全长约1m。头短宽,与颈部区分不明显。尾侧扁。背面青灰色,有时可辨别出深色菱形斑纹(34-43)+(3-6)个。腹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眼前鳞1,眼后鳞2,前颞鳞多为2,偶有1或3,后颞鳞2、3或4。上唇鳞7(3-1-3),偶有8,下唇鳞8或9,偶为10。体鳞多呈六边形,镶嵌排列,具棱或结节;颈部鳞列27-35行,体最粗部鳞列40-51行。腹鳞明显,在体前段者较大,后段者较小;每鳞具2棱。雌性249-300,雄性239-279。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于海洋,常游泳于近海上层。以鳞类为食。卵胎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沿海。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清湿热。主皮肤湿疹;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10-15g。外用:适量,捣涂。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除湿清热功效。主治皮肤湿疹、疮疖。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紫堇

    药材名称黄紫堇拼音Huánɡ Zǐ Jǐn英文名all-grass of Ochotsk Corydalis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黄紫堇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

  • 杏李

    药材名称杏李拼音Xìnɡ Lǐ别名鸡血李、红李来源蔷薇科梅属植物杏李Prunus simonii Carr.,以根及叶入药。秋季采根,晒干;夏季采叶。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止血。用

  • 窿缘桉叶

    《中药大辞典》:窿缘桉叶药材名称窿缘桉叶拼音Lónɡ Yuán ān Yè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窿缘桉的叶。秋季晴天采叶,阴干。原形态窿缘桉,又名:小叶桉、

  • 皱叶鼠李

    药材名称皱叶鼠李拼音Zhòu Yè Shǔ Lǐ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皱叶鼠李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rugulosa Hemsl.采收和储藏:果熟后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皱

  • 拟进里香

    药材名称拟进里香拼音Nǐ Jìn Lǐ Xi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拟百里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ymus proximus Serg.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拟

  • 岩扫把

    《中药大辞典》:岩扫把药材名称岩扫把拼音Yán Sǎo Bǎ别名水香草、连钱草《广西药植名录》),倒地掐(《药学学报》11:748.1965),龙眼草(《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

  • 刺梨子

    药材名称刺梨子拼音Cì Lí Zǐ别名文光果、刺槟榔果、木梨子、缫丝花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以根及果入药。夏季采果,秋季挖根,晒干或

  • 广豆根

    药材名称广豆根拼音Guǎnɡ Dòu Gēn英文名Subprostrate Sophora Root别名山豆根、小黄连来源为豆科柔枝槐sophora subprostrata Chun et

  • 光决明

    《全国中草药汇编》:光决明药材名称光决明来源豆科光决明Cassia laevigata Willd.,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通便,明目。主治感冒,角膜云翳,慢性结膜

  • 棕树心

    《中药大辞典》:棕树心药材名称棕树心拼音Zōnɡ Shù Xīn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心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功能主治《贵州民间方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