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牛耳枫根

牛耳枫根

《中药大辞典》:牛耳枫根

药材名称牛耳枫根

拼音Niú ěr Fēnɡ Gēn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交让木科植物牛耳枫,随时可采,晒干,切片。

性味①《南宁市药物志》:"微苦,平,无毒。"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涩,凉。"

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治痨咳及热泻。外洗风湿骨痛,跌打后遗筋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复方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脾脏肿大:牛耳枫鲜根五钱至一两,或干根三至五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耳枫根

药材名称牛耳枫根

拼音Niú ěr Fēnɡ Gēn

英文名Root of Calyx-shaped Daphniphyllum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皮楠科植物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右采,挖根,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原形态牛耳枫常绿灌木,高1-5m。单叶互生,叶柄长3-15cm;叶片宽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0-15cm,宽3.5-9cm,先端钝或近圆形,有时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边缘背卷,上面绿色,背带粉绿,有白色细小乳头状突起;侧脉明显。总状花序腋生;单性,雌雄异株;花小,无花瓣,花被萼状,宿存;雄花花梗长1.2cm,花被片3-4,雄蕊9-10,长约4mm,花丝极短,药隔发达,大于花药;雌花花梗长约5-6mm,花被片同雄花;子房为不完全的2室,花柱短,柱头2分枝。核果卵圆形,长约1cm,被白粉,有种子1颗。花期4-6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灌丛中或小溪两岸的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苦;性凉;小毒

归经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外感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胁下痞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南宁市药物志》:治痨咳及热泻。外洗风湿骨痛,跌打后遗筋缩。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滑叶木通

    药材名称滑叶木通别名辣木通、大见血飞来源毛茛科滑叶木通Clematis loureiriana DC. var. subpeltata (Wall.)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

  • 仙人球

    《全国中草药汇编》:仙人球药材名称仙人球拼音Xiān Rén Qiú别名天鹅蛋、仙人掌、薄荷包掌来源仙人掌科仙影拳属植物仙人球Echinopsis multiplex Pfeiff

  • 斑地锦

    药材名称斑地锦拼音Bān Dì Jǐn别名血筋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斑地锦的全草。6~9月采收,晒干。原形态一年生匍匐小草本,高15~25厘米,含

  • 无患子皮

    《中药大辞典》:无患子皮药材名称无患子皮拼音Wú Huàn Zǐ Pí别名槵子肉皮(《濒湖集简方》),无患子荚(《本草汇言》)。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

  • 灰叶根

    《中药大辞典》:灰叶根药材名称灰叶根拼音Huī Yè Gēn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灰叶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化学成分根皮含鱼藤酮、灰叶素和鱼藤素。性味微苦,

  • 沙棘

    《中国药典》:沙棘药材名称沙棘拼音Shā Jí英文名FRUCTUS HIPPOPHAE别名醋柳果、醋刺柳、酸刺、黑刺、醋柳来源本品系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Hippop

  • 驱风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驱风通药材名称驱风通别名大叶臭椒、有刺盐肤木、刺椿木、天星木、血虎、红簕通来源芸香科驱风通Zanthoxylum rhetsoides Drake,以茎、枝、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

  • 茶叶

    《中药大辞典》:茶叶药材名称茶叶拼音Chá Yè别名苦茶、槚(《尔雅》),荼、茗、荈(《尔雅》郭璞注),苦梌(《唐本草》),蔎(《茶经》)),腊茶(《圣济总录》),茶芽(《本草别说

  • 猬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猬菊药材名称猬菊来源菊科猬菊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Trautv.) Kitag. et Kita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华北、甘

  • 紫菜

    《中药大辞典》:紫菜药材名称紫菜拼音Zǐ Cài别名索菜(《漳浦县志》),紫英(《本草从新》),子菜(《漳州府志》)。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主要为红毛菜科植物甘紫菜的叶状体。原形态藻体为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