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牛蹄甲

牛蹄甲

《中药大辞典》:牛蹄甲

药材名称牛蹄甲

拼音Niú Tí Jiǎ

出处《纲目》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水牛蹄甲

功能主治《纲目》:"烧灰服,治牛痫;和油涂臁疮;研末贴脐,止小儿夜啼。"

复方①治臁胫烂疮:牛蹄甲烧灰,桐油和敷。(《海上方》)

②治玉茎生疮:牛蹄甲烧灰,油调敷之。(《奚囊备急方》)

③治损伤接骨:牛蹄甲一个,乳香没药各一钱,为末,入甲内烧灰,以黄米粉糊和成膏,敷之。(《乾坤秘韫》)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蹄甲

药材名称牛蹄甲

拼音Niú Tí Jiǎ

英文名Ox hoof-nail, Water Buffalo marrow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蹄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Bubalusbubali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在宰牛场收集,洗净,烘干。

原形态1.黄牛,体第1.5-2m,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基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

2.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任务发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其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

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2.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

化学成分黄牛蹄甲主要成分是角蛋白(ceratin),为一种硬蛋白质,不溶于水、有机溶剂、稀酸及稀碱,亦不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仅溶于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硫化物溶液。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定惊安神;敛疮。主癫痫;小儿夜啼;臁疮

用法用量内服:烧灰研末,3-9g。外用:适量,烧灰油调敷。

各家论述《纲目》:烧灰服,治牛癎;和油涂臁疮;研末贴脐,止小儿夜啼。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露兜竻心

    《中药大辞典》:露兜竻心药材名称露兜竻心拼音Lù Dōu Lè Xīn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露兜树科植物露兜树的叶芽。性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寒。"②

  • 泥胡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泥胡菜药材名称泥胡菜拼音Ní Hú Cài别名剪刀草、石灰菜、绒球、花苦荬菜、苦郎头来源菊科泥胡菜属植物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 Bu

  • 陆英果实

    药材名称陆英果实拼音Lù Yīnɡ Guǒ Shí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陆英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mbucus chinensis Lindl.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收,鲜用。原形态陆

  • 鬼针草

    《中药大辞典》:鬼针草药材名称鬼针草拼音Guǐ Zhēn Cǎo别名鬼钗草(《本草拾遗》),鬼黄花、山东老鸦草(《福建民间草药》),婆婆针(《苏南种子植物》),鬼骨针(《江苏植药志》),盲肠草、眺虱草

  • 香石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石藤药材名称香石藤拼音Xiānɡ Shí Ténɡ别名小密细藤、小血藤来源木兰科香石藤Schisandra lancifolia (Rehd. et Wils

  • 大风药叶

    药材名称大风药叶拼音Dà Fēnɡ Yào Yè别名纤序鼠李叶。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尼泊尔鼠李Rhamnus napelensis(Wall.)Laws.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 缠竹黄

    药材名称缠竹黄别名蔓龙胆、虎牙草来源龙胆科缠竹黄Tripterospermum cordifolium (Marq.) H. Smit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肝肺火。主治咳

  • 鲤鱼胆

    《中药大辞典》:鲤鱼胆药材名称鲤鱼胆拼音Lǐ Yú Dǎn出处《本经》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胆。化学成分除胆汁一般常有的胆汁酸、胆汁色素、脂类等外,尚含鲤甾醇;又证明在鲤体中,胆甾醇可变为鲤甾

  • 大叶矶松

    药材名称大叶矶松拼音Dà Yè Jī Sōnɡ别名补血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花丹科植物大叶补血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monium gmelinii(Willd.)O.Kuntae[Stati

  • 云南山梅花

    药材名称云南山梅花拼音Yún Nán Shān Méi Huā英文名Delavay Mockorange别名西南山梅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云南山梅花的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