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猪蓼子草

猪蓼子草

《中药大辞典》:猪蓼子草

药材名称猪蓼子草

拼音Zhū Liǎo Zǐ Cǎo

出处《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蓼科植物节蓼钟花蓼全草。夏、秋季抽穗时采收。

原形态①节蓼,又名:大马蓼

一年生草本,高0.2~1(~2)米。茎直立,粗壮,单一或多分枝,无毛,节部膨大。叶互生,长圆形或披针形,大小变化甚大,一般长约1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具暗色斑,下面具腺点,主脉及边缘具伏生的粗硬刺毛;叶柄具粗硬刺毛;托叶鞘筒状,膜质,透明,具多数脉,淡褐色,无毛,上部截形,一般无缘毛。圆锥花序由数个花穗组成,花穗顶生或腋生,花梗通常无腺,密花,常下垂;苞漏斗状,内具数花;花被粉红色或绿白色,通常4裂,无腺,裂片具细脉,果时脉不突起;花柱2,从基部分离。瘦果圆卵形,扁平,褐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的花被内。

生于路边、沟渠及河谷水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②钟花蓼

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须根稍带淡红色或紫色。茎平卧或斜生,2叉分枝,无毛或上部被有短柔毛,节上生不定根。叶互生,叶柄长6~12毫米;叶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7.5~15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或顶部成尖尾状,基部短尖或浑圆,两面略被短柔毛,带灰白色,上面深绿,或下面被茸毛;托叶鞘抱茎。聚伞花序,有极展开的分枝,花小,有时下垂,具短花梗;苞片小,通常卵形,急尖;花被淡红色或红色,钟形,长3~4毫米,裂片近于相等,矩圆形;雄蕊8,雌蕊1,子房三棱形。瘦果,灰白色,先端伸出宿存的花被外。花期7月。

生长于山岗平地及荒草地。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有小毒。"

②《重庆草药》:"味辣。"

功能主治①《分类草药性》:"治疮肿,解热毒。"

②《四川中药志》:"消肿,散瘀,破血。治无名肿毒,阴疽,瘰疬及月瘕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宜久煎),3~5钱。外用:捣敷。

注意孕妇及妇女经期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猪蓼子草

药材名称猪蓼子草

拼音Zhū Liǎo Zǐ Cǎo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节蓼或绒毛钟花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nodosum Pers.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花期采收,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1.一年生草本,高40-200cm。茎直立或斜升,粗壮,单一或分枝,无毛,节部膨大。叶互牛;叶柄短,具粗伏毛;托叶鞘简状,膜质;叶长圆形成宽披针形,大小变化甚大,一般长约10cm,宽约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具暗色斑点,下面具腺点,主脉及边缘具伏生的粗硬刺毛。复总状花序呈穗状,花穗顶生或腋生,长2-5cm,花序梗疏被短黄色柔毛;花被红色或绿白色,通常4裂,无腺点,裂片具细脉;雄蕊6;花柱2,从基部分离。瘦果圆卵形,扁平,褐黑色,有光泽,包干宿存花被内。花期7-8月,果期8-10月。

2.多年生草本,高60-90cm。茎平卧或斜生,二叉分枝,无毛或上部有短柔毛,节上生不定根。叶互生;叶柄长6-12mm;托叶鞘抱茎;叶片长卵形至宽披针形,长7.5-15cm,宽2.5-6cm,先端渐尖或顶部成尖尾状,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叶片下面密生黄褐色绒毛。花序圆锥状,花小,有时下垂,具短花梗;苞片小,卵形,顶端急尖;花被钟形,淡红色或白色,长3-4mm,5-裂,长圆形;雄蕊8,雌蕊1,子房三棱形。瘦果灰白色,稍有光泽。花期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路边、沟渠及河谷水湿地。

2.生于山岗平地及荒草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西南及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节蓼的地上部分含有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β-D-葡萄糖甙-2”-没食子酸酯(quercetin-3β-D-glucoslde-2″-gallate)[1],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3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β-D-glucoside),山柰酚-3β-D-吡喃葡萄糖甙-2″-没食 子酸酯(kaempferol-3β-D-glucopyranoside-2″-gallate)[2],还含有短叶松黄烷酮(pinobanksin),花旗松素(双氢红槲皮素,taxifolin),赤松素(pinosylvin),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去氢卡瓦胡椒素(dehydrokawain),rel-反-3-双-(4-甲氧基-2-氧代吡喃-6-基)-顺-2,反-4-二苯基环丁烷[rel-trans-3-bis-(4-methoxy-2-oxopyran-6-yl)-cis-2,trans-4-diphenyl cyclobutane],(2R,3R)-3-羟基-5-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黄烷酮[(2R,3R)-3-hydroxy-5-methyoxy-6,7-methylenedioxyflavanone],rel-(1R,6S,7S,8S)-5-甲氧基-7-苯基-8-(4-甲氧基-2-氧代吡喃-6-基)-1-(E)苯乙烯基-2-氧杂双环-[4.2.0]-4-辛烯-3-酮[rel-(1R,6S,7S,8S)-5-methoxy-7-phenyl-8-(4-methoxy-2-oxopyran-6-yl)-1-(E)styryl-2-oxabicyclo-[4.2.0]-cot-4-en-3-one][3]。

药理作用由节蓼中提取的新黄酮甙槲皮素-3β-D-葡糖糖甙-2”-没食子酸酯有灭螺作用[l]。

性味辛;性温;小毒

归经心;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止血。主疮肿;阴疽;瘰疬;毒蛇咬伤;牙痛;中暑;痢疾;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久煎),9~15g;或绞汁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孕妇及妇女经期忌用。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疮肿,解热毒。

2.《四川中药志》:消肿,散瘀,破血。治无名肿毒,阴疽,瘰疬及症瘕。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叶下红

    药材名称叶下红拼音Yè Xià Hónɡ别名细黄金稍、白骨丹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线萼金花树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stus apricus (Hand-Mazz.)H.L.Li[B

  • 鬼针草

    《中药大辞典》:鬼针草药材名称鬼针草拼音Guǐ Zhēn Cǎo别名鬼钗草(《本草拾遗》),鬼黄花、山东老鸦草(《福建民间草药》),婆婆针(《苏南种子植物》),鬼骨针(《江苏植药志》),盲肠草、眺虱草

  • 乌药花

    药材名称乌药花拼音Wū Yào Huā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滇常山"条。功能主治治妇人红崩,水煎,点水酒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 黄麻灰

    《中药大辞典》:黄麻灰药材名称黄麻灰拼音Huánɡ Má Huī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茎皮纤维煅制的灰。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外用:撒敷患处。摘录《中药大辞典》

  • 红楠

    药材名称红楠拼音Hónɡ Nán别名白漆柴、乌樟、钓樟来源樟科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以根皮及树皮入药。化学成分根含dl-N-降杏

  • 口蘑

    药材名称口蘑拼音Kǒu Mó来源药材基源:为口蘑科真菌香杏口蘑和蒙古口蘑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loma gambosum (Fr.)Gill.[Calocybe gambasa (

  • 小构树汁

    药材名称小构树汁拼音Xiǎo Gòu Shù 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小构树的树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oussonetia kazinoki Sieb.et Zucc.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

  • 雀舌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舌豆药材名称雀舌豆拼音Què Shé Dòu来源豆科雀舌豆Dumasia forrestii Diels,以荚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涩,平。

  • 大理木香

    药材名称大理木香拼音Dà Lǐ Mù Xiānɡ别名理木香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菜木香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lomiaea edulis (Franch.) Shih []采收和储藏:秋、冬

  • 苦甘草

    药材名称苦甘草拼音Kǔ Gān Cǎo别名苦豆根(《内蒙古中草药》)。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夏、秋采挖,切片,晒干。生境分部产内蒙古。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稍弯曲,一般切成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