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羊髓

羊髓

《中药大辞典》:羊髓

药材名称羊髓

拼音Yánɡ Suǐ

出处《别录》

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绵羊骨髓脊髓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

性味《别录》:"味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益阴补髓,润肺泽肌。治虚劳羸弱,肺痿,骨蒸,咳嗽,消渴,皮毛憔悴,痈疽,疮疡,目赤,目翳。

①《别录》:"主男女伤中,阴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以酒服之。"

②《千金·食治》:"却风热,止毒。"

③《食疗本草》:"酒服之补血,主女人风血虚闷。"

④《删繁本草》:"治肺虚毛悴,酥髓汤中用之。"

⑤《纲目》:"润肺气,泽皮毛,灭疤痕。"

⑥《随息居饮食谱》:"润五脏,充液,补诸虚,调养营阴,滑利经脉,却风化毒,填髓。"

用法用量内服:熬膏或煮食。外用:搽、敷。

复方①治虚劳腰痛,咳嗽,肺痿骨蒸:熟羊脂五两,熟羊髓五两,白沙蜜五两(炼净),生姜汁一合,生地黄汁五合。上五味,先以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黄生姜汁,不住手搅,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心温酒调一匙头。或作羹汤,或作粥食之亦可。(《饮膳正要》羊蜜膏)

②治消渴口干,濡咽:羊髓二合,白蜜二合,甘草一两(炙,切)。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一升,去滓,内蜜、髓,煎令如饴,含之尽,复含。(《千金翼方》羊髓煎)

③治痈疽始作便败坏:羊髓一两,甘草二两,胡粉五分,大黄一两,猪脂二升。上五味,切,合脂、髓煎令烊,纳甘草大黄三上下,去滓,纳胡粉,搅令极匀,调敷疮,日四、五上。(《刘涓子鬼遗方》发疮膏)

④治白秃头疮:生羊骨髓,调轻粉搽之;先以泔水洗净,一日二次。(《经验方》)

⑤治小儿舌上疮:羊蹄骨中生髓和胡粉敷之。(《千金方》)

⑥治目赤及翳:白羊髓敷之。(《千金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羊髓

药材名称羊髓

拼音Yánɡ Suǐ

英文名Goat or sheep marrow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骨髓或脊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apra hircus Linnaeus2.Ovis arie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羊时取骨髓或脊髓,鲜用。

原形态1.山羊,体长1-1.2cm,体重10-35kg。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不甚不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

2.绵羊,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最小不过20kg,最大可达150-200kg。外形特征亦有多样。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无角;有的仅雄性有角。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具有两层: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内层为纤细的绒毛,藉以保温。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开口于前部。具有泪腺。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为饲养家畜之一,口种颇多。

2.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多达300余种。群居动物,以草类粉良。怕热不怕冷。

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几遍全国,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益阴填髓;润肺泽肤;清热解毒。主虚劳腰痛;骨蒸劳热;肺痿咳嗽;消渴;皮毛憔悴;目赤障翳;痈疽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熬膏,30-60g;或煮食,适量。外用:适量,涂敷。

各家论述1.《别录》:主男女伤中,阴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以酒服之。

2.《千金·食治》:却风热,止毒。

3.《食疗本草》:酒服之补血,主女人风血虚闷。

4.《删繁本草》:治肺虚毛悴,酥髓汤中用之。

5.《纲目》:润肺气,泽皮毛,灭疤痕。

6.《随息居饮食谱》:润五脏,充液,补诸虚,调养营阴,滑利经脉,却风化毒,填髓。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帽顶

    《中药大辞典》:红帽顶药材名称红帽顶拼音Hónɡ Mào Dǐnɡ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桐的叶。原形态形态详"大毛桐子根"条。性味《陆川本草》:&q

  • 托柄菝葜

    药材名称托柄菝葜别名土茯苓、金刚藤来源百合科托柄菝葜Smilax discotis Warb.,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西北、华中、西南。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血。主治风湿,血崩,血尿。用法用量1两

  • 鸦片

    《中药大辞典》:鸦片药材名称鸦片拼音Yā Piàn别名底野迦(《唐本草》),阿片、阿芙蓉(《纲目》),亚片(《随息居饮食谱》)。出处《纲目》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果实中的液汁凝固而成。通常于果

  • 貒肉

    《中药大辞典》:貒肉药材名称貒肉拼音Tuàn Ròu别名貒猪肉(《圣惠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鼬科动物猪獾的肉。冬季捕捉。原形态猪獾(《纲目》),又名:貒(《楚辞》),獾(《尔

  • 柿皮

    《中药大辞典》:柿皮药材名称柿皮拼音Shì Pí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外果皮。功能主治贴疔疮、无名肿毒。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柿皮药材名称柿皮拼音Shì Pí

  • 珍珠伞

    《中药大辞典》:珍珠伞药材名称珍珠伞拼音Zhēn Zhū Sǎn别名紫绿果根、小罗伞、天青地红。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多斑紫金牛的全株。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常绿小灌木,高达

  • 白车轴草

    药材名称白车轴草拼音Bái Chē Zhóu Cǎo别名白花苜蓿、三消草、螃蟹花、金花草、菽草翘摇来源豆科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

  • 枇杷核

    《中药大辞典》:枇杷核药材名称枇杷核拼音Pí Pá Hé出处《本经逢原》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种子。化学成分种子含苦杏仁甙,蜡醇,氨基酸:4-亚甲基-DL-脯氨酸、反-4

  • 多花筋骨草

    药材名称多花筋骨草拼音Duō Huā Jīn Gǔ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Manyflower Bugle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多花筋骨草的全草。拉丁植物

  • 榕须

    《中药大辞典》:榕须药材名称榕须拼音Rónɡ Xū别名半天吊(《生草药性备要》),吊风根、榕树须(《岭南采药录》),榕树吊须(《广东中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气根。全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