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肉穗草

肉穗草

药材名称肉穗草

拼音Ròu Suì Cǎo

别名家阿麻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肉穗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copyramis bodinieri Levl. Et Van.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小草本,纤细,高5-12cm,具匍匐茎,无毛。叶片纸质,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钝、圆形或近楔形,长1.2-3cm,宽0.8-2cm,边缘具疏浅波状齿,齿间具小尖头,3-5基出脉,叶面被疏糙伏毛,基出脉微隆起,侧脉不明显,绿色或紫绿色,有时沿基出脉及侧脉呈黄白色,背面通常无毛,有时沿侧脉具极少的糙伏毛,通常呈紫红色,极稀为绿色,基出脉与侧脉隆起;叶柄长3-11mm,无毛,具狭翅。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3朵,稀5朵,基部具2枚叶状苞片,苞片通常为倒卵形,被毛,总梗长0.5-3(-4)cm,花梗长1-3mm,常四棱形,棱上具狭翅;花萼长约3mm,具四棱,棱上有狭翅,先端宽而成垂直的长方形裂片,裂片背部具刺状尖头,有时边缘微羽状分裂;花瓣紫红色至红色,宽卵形,略偏斜,长3-4mm,先端急尖;雄蕊内向,花药黄色,近顶孔开裂,药隔基部伸延成短距,距上弯,长为药室的1/2左右;子房坛状,先端具膜质,冠檐具波状齿。蒴果通常白绿色,杯形,具四棱,膜质冠长出萼1倍;宿存萼与花时无异。花期5-7月,果期10-12月或翌年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450m的山谷密林下、阴湿的地方或石缝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主热毒血痢;暑湿泄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吐血;疔疮肿毒;外伤红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果皂角

    药材名称小果皂角拼音Xiǎo Guǒ Zào Jiǎo英文名fruit of Littlefruit Honeylocust别名小皂角。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小

  • 红云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云草药材名称红云草别名假地榕、红毛藤来源紫金牛科红云草Ardisia maclurei Merre,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止血,清热解毒。主治吐血,便血,

  • 太白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太白三七药材名称太白三七拼音Tài Bái Sān Qī来源伞形科东谷芹属植物红花芹Tongoloa dunnii (Boiss.)Wolff,以根入药。秋季采

  • 风箱树根

    《中药大辞典》:风箱树根药材名称风箱树根拼音Fēnɡ Xiānɡ Shù Gēn别名水杨梅蔃(《本草求原》),杨梅树根(《福建中医验方》),水杨梅根(《岭南草药志》)。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

  • 白花蛇目睛

    《中药大辞典》:白花蛇目睛药材名称白花蛇目睛拼音Bái Huā Shé Mù Jīnɡ出处《纲目》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眼睛。功能主治《普济方》:"治小儿夜啼

  • 竹节海棠

    药材名称竹节海棠拼音Zhú Jié Hǎi Tánɡ英文名Spotted Begonia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竹节秋海棠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ma

  • 绿矾

    《全国中草药汇编》:绿矾药材名称绿矾拼音Lǜ Fán别名青矾、皂矾、绛矾、滥矾、水绿矾来源为含硫酸亚铁矿石或化学制品。性状为类方形之结晶体组成不规则的团块,或为柱状结晶体,呈淡绿色,其中杂有

  • 云苔草

    药材名称云苔草拼音Yún Tái Cǎo别名偷偷还阳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无粉报春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efarinosa Pax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山慈姑花

    药材名称山慈姑花拼音Shān Cí Gū Huā别名金灯花(《本草拾遗》)。出处《纲目》来源为兰科植物杜鹃兰或独蒜兰等的花。功能主治(纲目》:"治小便血淋涩痛。"复方治血

  • 莲蓬草

    《中药大辞典》:莲蓬草药材名称莲蓬草拼音Lián Pénɡ Cǎo别名橐吾、独脚莲(《质问本草》),荷叶术、荷叶三七、岩红、独足莲、铁铜盘。野金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