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良藤

良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良藤

药材名称良藤

别名滚天龙、山豆根

来源防己轮环藤属植物轮环藤Cyclea racemosa Oliv.,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理气,止痛。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中暑腹痛,胃痛。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或干粉0.5~1钱,开水冲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良藤

药材名称良藤

拼音Liánɡ Ténɡ

别名隔山消金线风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四川轮环藤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lea sutchuenensis Gagnep.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段,晒干,或用鲜品。

原形态四川轮环藤草质藤本,有时老茎稍变木质,除苞片外全株无毛。茎纤细而长,具纵条纹。叶柄在叶片近基部盾状着生;叶薄革质或纸质,披针形或长卵形,长5-15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全缘,干时变褐色,掌状脉3-5条。花序腋生,总状花序式,有时为穗状花序式,长可达20cm;雄花序较纤弱;雄花萼片4,仅基部合生,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约2.5mm;花瓣4,分离或合生,聚药雄蕊有4个花药;雌花萼片2,花瓣2,微小,贴生于萼片基部。核果红色,内果皮长约7mm,背部两侧各有3行小疣状雕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灌丛或林缘,稀生于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尿通淋。主外感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泻痢;牙痛;跌打伤痛;小便淋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豆树

    药材名称红豆树拼音Hónɡ Dòu Shù别名红豆来源豆科红豆树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ils.,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苦,平。有小毒

  • 四大天王

    药材名称四大天王拼音Sì Dà Tiān Wánɡ别名大叶及己、四叶对、四大金刚、四块瓦。出处《植物名实图考》云:"四大天王生南安。绿茎赤节,一茎四叶,聚生梢端。叶际抽短穗,开小白花,点点如珠兰。赤根

  • 红牛毛刺

    药材名称红牛毛刺别名腺毛莓、雀不站、红毛草来源蔷薇科红牛毛刺Rubus adenophorus Rolfe,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性味甘、涩,温。功能主治和血调气,止痛,

  • 洋虫

    《中药大辞典》:洋虫药材名称洋虫拼音Yánɡ Chónɡ别名九龙虫(《纲目拾遗》)。出处《药性考》来源为拟步虫科昆虫洋虫的全虫。原形态身体长椭圆形,长6毫米,暗黑色,有光泽,触角、

  • 通天草

    《中药大辞典》:通天草药材名称通天草拼音Tōnɡ Tiān Cǎo别名荸荠梗(《饮片新参》),地栗梗、荸荠苗(《苏州本产药材》)。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荸荠的地上茎。7~8月间,将茎割下,晒

  • 三叶茶

    药材名称三叶茶拼音Sān Yè Chá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波叶异木患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ophylus caudatus Radlk.[A.racemosus auct.non(

  • 鸡公柴

    《中药大辞典》:鸡公柴药材名称鸡公柴拼音Jī Gōnɡ Chái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忍冬科植物饭汤子的根。原形态饭汤子,又名:霜降子、虎柴子、刚毛荚迷。落叶灌木,高至4米。叶对生,卵形

  • 紫花鱼灯草

    《中药大辞典》:紫花鱼灯草药材名称紫花鱼灯草拼音Zǐ Huā Yú Dēnɡ Cǎo别名断肠草(《草木便方》),羊不吃(《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刻叶紫

  • 铁海棠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海棠药材名称铁海棠拼音Tiě Hǎi Tánɡ别名万年刺、千脚刺、鸟不宿、麒麟花、刺蓬花、刺仔花、有刺日日有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铁海棠Euphorbia milii C

  • 山稗子根

    药材名称山稗子根拼音Shān Bài Zǐ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浆果苔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x baccans Nee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浆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