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菥蓂子

菥蓂子

《中药大辞典》:菥蓂子

药材名称菥蓂子

拼音Xī Mínɡ Zǐ

出处《本经》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种子。5~6月果实成熟时采取全株,打下种子,晒干,扬净。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菥蓂"条。

生境分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种子黑褐色,细小,长约1.5毫米,宽1~1.5毫米,表面有向心隆起的环纹,无毛。以籽粒饱满、黑色、干燥、无灰土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黑芥子甙。又含脂肪油34%,挥发油0.836%,蔗糖1.8%,卵磷脂1.6%。

性味辛,微温。

①《本经》:"味辛,微温。"

②《别录》:"无毒。"

功能主治治目赤肿痛流泪。

①《本经》:"主明目,目痛泪出,除痹,补五脏,益精光。"

②《别录》:"疗心腹腰痛。"

③《药性论》:"治肝家积聚,眼目赤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研末点眼。

注意①《本草经集注》:"得荆实、细辛良。恶干姜苦参。"

②《药性论》:"苦参为使。"

复方治眼热痛,泪不止:菥蓂子,捣筛为末,欲卧,以铜箸点眼中,当有热泪及恶物出,并去胬肉,可三、四十夜点之。(《海上集验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菥蓂子

药材名称菥蓂子

拼音Xī Mínɡ Zǐ

英文名Seed of Boor's Mustard, Seed of Dish Mustard, Seed of Field Pennycress, Seed of Wild Cress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laspi arvense L.

采收和储藏:5-6月果实成熟时采取全株,打下种子,晒干,扬净。

原形态菥蓂一年生草本,高9-60cm,无毛。茎直立,不分技或分枝,具棱。基生叶叶辆长1-3cm;叶片倒卵状长圆形,长3-5cm,宽l-1.5cm,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抱茎,两侧箭形,边缘具疏齿。总状花序顶生;花白色;萼片4,直立,卵形,先端圆钝;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2-4mm,先端圆钝或微凹;雄蕊6,分离;雌蕊1,子房2室,柱头头状,近2裂,花柱短或长。短角果近圆形或倒宽卵形,长8-16mm,扁平,周围有宽翅,先端有深凹缺。种子5-10颗,卵形,长约1。5mm,稍扁平,棕褐色,表面有颗粒状环纹。花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分布几乎遍及全国。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性状性状鉴别 种扁圆形,长约1.8mm,宽约1.2mm;表面棕黑色,两面各有5-7条突起偏心性环纹,基部尖,并有小凹。种皮薄,无胚乳,子叶直叠。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种子含黑芥子甙(Sinigrin),芥子酶与挥发油,脂肪油,脂肪油中含有二十碳-11-烯酸甲酯(methyl eicos-11-enate)。

性味辛;微温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明目;祛风湿。主目赤肿痛;障翳胬肉;迎风流泪;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

注意1.《本草经集注》:得荆实、细辛良。恶干姜苦参

2.《药性论》:苦参为使。

复方治眼热痛,泪不止: 菥蓂子,捣筛为末,欲卧,以铜箸点眼中,当有热泪及恶物出,并去胬肉,可三、四十夜点之。(《海上集验方》)

各家论述1.《本经》:主明目,目痛泪出,除痹,补五脏,益精光。

2.《别录》:疗心腹腰痛。

3.《药性论》:治肝家积聚,眼目赤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果甘草

    药材名称刺果甘草拼音Cì Guǒ Gān Cǎo别名胡苍耳、马狼秆、马狼柴、狗甘草来源豆科甘草属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以根及果实入药。根

  • 珍珠风子

    《中药大辞典》:珍珠风子药材名称珍珠风子拼音Zhēn Zhū Fēnɡ Zǐ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珍珠风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珍珠风"条。功能主治为儿科伤寒发表药

  • 翠羽草

    药材名称翠羽草拼音Cuì Yǔ Cǎo别名金鸡独立草(《王安卿采药志》),翠翎草、矮脚凤毛(《汪连仕采药书》),孔雀花(《粤志》).神锦花、鹤翎草、凤尾草、开屏风毛(《纲目拾遗》),龙须、剑

  • 拔毒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拔毒散药材名称拔毒散拼音Bá Dú Sàn别名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巴掌叶、肯麻尖来源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四川黄花稔Sida szechu

  • 对节叶根

    药材名称对节叶根拼音Duì Jié Yè Gē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爵床科植物对节叶的根。性味辛咸,寒。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治劳伤疼痛:对节叶根一两,刺五加五钱。泡酒服。

  • 尾花细辛

    药材名称尾花细辛拼音Wěi Huā Xì Xīn别名白三百棒、白马蹄香、魂筒草、铁螃蟹、花脸细辛、小麻药、土细辛、蜘蛛香、金耳环、马蹄香、马蹄金、白倒插花。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尾花细辛和花叶尾

  • 鸢油

    《中药大辞典》:鸢油药材名称鸢油拼音Yuān Yóu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脂肪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鸢油和烟油,搽癞子。摘录《中药大辞典

  • 鸭跖草

    《中国药典》:鸭跖草药材名称鸭跖草拼音Yā Zhí Cǎo英文名HERBA COMMELINAE别名竹节菜、鸭鹊草、耳环草、蓝花菜、翠蝴蝶、三角菜、三荚菜、桂竹草、蓝花水竹草、淡竹叶来源本品

  • 蒲黄滓

    药材名称蒲黄滓拼音Pú Huánɡ Zǐ别名蒲萼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系蒲黄筛选后剩下的花蕊、毛茸等杂质。功能主治炒用,甚涩肠,止泻血及血痢。用法用量内服:作散剂,每服1~2钱。摘

  • 落新妇根

    药材名称落新妇根拼音Luò Xīn Fù Gēn别名猪痾三七、金毛三七、野升麻(《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阴阳虎(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落新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