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赤胫散

赤胫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赤胫散

药材名称赤胫散

拼音Chì Jìnɡ Sàn

别名蛇头蓼、血当归、缺腰叶蓼、红泽兰、花蝴蝶、红皂药、散血丹

来源蓼科蓼属植物赤胫散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 var. sinense Hems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性味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用于急性胃肠炎,吐血咯血,痔疮出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赤胫散

药材名称赤胫散

拼音Chì Jìnɡ Sàn

别名土竭力(《植物名实图考》),花蝴蝶、花脸荞、荞子连、九龙盘、花扁担、土三七、散血连(《贵州民间方药集》),小晕药、花脸晕药、红皂药(《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苦茶头草(《中国药植图鉴》),红泽兰(《贵州民间药物》),荞黄连、广川草、甜荞莲、脚肿草、田枯七(《湖南药物志》),蛇头草,南蛇头、蝴蝶草(《广西药植名录》),草见血、血当归、黄泽兰(《云南中草药》),花脸荞麦、亚腰山蓼(《常用中草药配方》)。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蓼科植物缺腰叶蓼华缺腰叶蓼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①缺腰叶蓼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细弱黄色,须根黑棕色。茎纤细,直立或斜上,稍分枝,紫色,有节及细白毛,或近无毛。叶互生,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8厘米,宽3~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近截形常具2圆裂片,两面无毛或有毛,上面中部有紫黑斑纹,具细微的缘毛;叶柄短,基部有耳状片;托叶鞘筒状,膜质,长达1厘米,有缘毛。头状花序,小形,通常数个生于枝条顶端;总花梗有腺毛;花被粉红色,沿背部为绿色,5深裂,裂片卵形,先端钝圆;雄蕊8,花丝比花被短;雌蕊1,子房上位,卵圆形,花柱细弱,由中部分为3裂,柱头圆球形。瘦果卵圆形,具3棱,基部圆形,长2~2.5毫米,黑色有细点。花期7~8月。

生路边、沟渠、草丛等阴湿处或栽培。分布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及河南西部。

②华缺腰叶蓼

主要特征为:叶片两面均被长柔毛;托叶鞘的缘毛甚短或近无毛;总花梗具细柔毛而无腺毛。

生草丛、沟边阴湿处。分布云南、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等地。

性味酸苦微辛,寒。

①《湖南药物志》:"苦(一说辛),寒,无毒。"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味酸涩,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痢疾,白带,血热头痛,崩漏,经闭,乳痈疮疖,跌打损伤。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三焦热。治头昏晕。"

②《湖南药物志》:"镇痛。"

③《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痈疖,无名肿毒,乳腺炎。"

④《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活血。治内伤,血热头昏头痛,红崩,经闭,虚火咳嗽,赤白痢,痈毒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痢疾:缺腰叶蓼一两,水煎服。

②治腹痛:缺腰叶蓼五钱,木香一钱,水煎服。

③治赤白带:缺腰叶蓼六钱,杉木浆、檀木浆各三钱,水煎服;白带加白糖;赤带加红糖、月季花阿胶

④治脓疮:块腰叶蓼捣烂敷。

⑤治跌打损伤:缺腰叶蓼水煎兑酒服。(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⑥治乳腺炎:赤胫散全草或薯、野荞麦捣烂,加酒糟外敷。(《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赤胫散

药材名称赤胫散

拼音Chì Jìnɡ Sàn

别名土竭力、花蝴蝶、花脸荞、荞子连、九龙盘、花扁担、土三七、散血连、小晕药、花脸晕药、红皂药、苦茶头草、红泽兰、荞黄连、广川草、甜荞莲、脚肿草、田枯七、蛇头草九龙盘、斗花痒、南蛇头、蝴蝶草、化血丹、草见血、血当归、黄泽兰、花脸荞麦、亚腰山蓼飞蛾七散血丹、花月天、盘脚莲、金不换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赤胫散,生宝庆山中。黄根,黑须,紫茎,有节似蓼,有细白毛。参差生叶,叶形宛似箭链,边绿,内紫黑色,纹赤。滇南生者尤长大,开粉红花如蓼。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赤胫散和缺腰叶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olygonum rumcinatum Buch.-Ham.Ex D.Don[Persicaria rumcinatum(Buch.-Ham.)H.Gross.]2.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Ex D.Don var.sinense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扎把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1.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茎细弱黄色,须根黑棕色。茎纤细,直立或斜上,稍分枝,紫色,有节或被细白毛,或近无毛。叶互生;叶柄短,具翅,基部有叶耳,上部叶近无柄;托叶鞘筒状,膜质,长达1cm,有缘毛或无毛;叶片卵形,大头羽裂,长5-8cm,宽3-8cm,顶生裂片较大,三角状卵形,先瑞长渐尖,侧生裂片l-3对,基部近截形,两面无毛或有毛,上面中部有紫黑斑纹,具细微的缘毛。头状花序簇生于枝顶,通常成对,总花梗有腺毛;花被5裂,粉红色,沿背部为绿色;雄蕊8,花丝较花被短;柱头圆球形,3裂。瘦果卵圆形,具3棱,黑褐色有细点。花期7-8月。

2.本变种与赤胫散的区别是头状花序较小,直径5-7mm,数个再集成圆锥状。叶基部通常具1对裂片,两面无毛或疏生柔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路边、沟渠、草丛等阴湿地或栽培。

2.生于海拔3000m以下的山坡林下。山谷草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阴湿,能耐寒。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较好。

栽培技术 用分株和种子繁殖,以分株繁殖为主。冬季倒苗后到春季未出苗前,挖起根茎,分成单株,每株须留芽和须根。栽时,翻耕土地,开1.3m宽的高畦,按行、株距各约33cm开穴。

每穴栽2株,填土区紧,施人畜粪水及草木灰,最后盖细土与畦面齐平。

田间管理 栽后每年中耕除草、追肥3次。第1次在3月刚出苗后,第2次在6~7月,第3次在冬季倒苗时,先把枯萎茎叶割去后进行,还要培土过冬。第1、2次追肥,以人畜粪水为主,第3次可施草木灰或堆肥。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纤细,红褐色,节部肿大,有众多须根。茎圆柱形,细弱,稍扁,上部略有分枝,淡绿色或略带红褐色,有毛或近无毛;断面中空。叶卵形、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8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形或微心形,并下延至叶柄,且于两侧常形成向内凹的l-3对圆形裂片,上面有三角形暗紫色斑纹;托叶鞘筒状,膜质,褐色。花序顶生,由数个头状花序组成;花被白色或粉红色。气微,味微涩。

性味苦;微酸;涩;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舒筋。主痢疾;泄泻;赤白带下;经闭;痛经;乳痈;疮疖;无名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劳伤腰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9,鲜品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未调敷;或醋磨搽;或煎水熏洗。

各家论述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三焦热。治头昏晕。

2.《湖南药物志》:镇痛。

3.《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痈疖,无名肿毒,乳腺炎。

4.《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活血。治内伤,血热头昏头痛,红崩,经闭,虚火咳嗽,赤白痢,痈毒恶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多蒴曲尾藓

    药材名称多蒴曲尾藓拼音Duō Shuò Qǔ Wěi Xiǎn别名大曲尾藓来源药材基源:为曲尾藓科植物多蒴曲尾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ranum majus Turn.[D.scopar

  • 中华蹄盖蕨

    药材名称中华蹄盖蕨拼音Zhōnɡ Huá Tí Gài Jué英文名Chinese Lady Fern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中华蹄盖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

  • 乌毛蕨贯众

    药材名称乌毛蕨贯众拼音Wū Máo Jué Guàn Zhònɡ别名青蕨倪、大英雄、大蕨锯草、铁蕨、黑蕨猫、铁蕨黑蕨猫、黑狗脊、龙船蕨、大凤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

  • 仙鹤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仙鹤草药材名称仙鹤草拼音Xiān Hè Cǎo英文名HERBA AGRIMONIAE别名龙芽草、脱力草、狼牙草、金顶龙牙、黄龙尾、毛脚茵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

  • 羊角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角参药材名称羊角参拼音Yánɡ Jiǎo Shēn别名臭儿参、野白芨来源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甘肃黄精Polygonatum kansuense Maxim.,以根状茎入药。

  • 铁罗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罗汉药材名称铁罗汉来源毛茛科铁罗汉Aconitum changranum W. T. Wa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辛,温。有大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用于

  • 石豆瓣

    药材名称石豆瓣拼音Shí Dòu Bàn别名小万年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安龙景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tsiangii Frod.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

  • 薄雪火绒草

    药材名称薄雪火绒草拼音Báo Xuě Huǒ Rónɡ Cǎo别名火艾、小毛香、薄雪草来源菊科薄雪火绒草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以花入药。生境分部陕

  • 猫耳朵草

    《中药大辞典》:猫耳朵草药材名称猫耳朵草拼音Māo ěr Duo Cǎo别名草蚱蚂莲、土知母、毛芨蕨、龙头凤尾(《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来源为裸子蕨科植物金毛裸蕨的全草或根茎。

  • 长管蝙蝠草

    药材名称长管蝙蝠草别名蝴蝶草、半边月来源豆科蝙蝠草属植物长管蝙蝠草Christia constricta (Schindl.) T. Chen,以全株入药。性味辛,凉。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解毒消肿,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