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雀舌豆

雀舌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舌豆

药材名称雀舌豆

拼音Què Shé Dòu

来源豆科雀舌豆Dumasia forrestii Diels,以荚果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雀舌豆

药材名称雀舌豆

拼音Què Shé Dòu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雀舌豆荚果。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纤细,有短粗毛。叶互生,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有短粗毛;小叶椭圆状卵形,长约2~3.5厘米,宽1.3~2.5厘米,先端钝或近圆形,微凹,有小突尖,基部阔楔形、钝圆或截平,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粗毛;中间小叶柄长约1厘米,两侧小叶柄极短,疏生短粗毛;叶柄细,长2.5~4厘米。花3~6朵成总状花序,腋生;萼筒状,花冠黄色。荚果镰状线形,荚节明显。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沟潮湿地带。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性平,味苦涩。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痛。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雀舌豆

药材名称雀舌豆

拼音Què Shé Dòu

英文名fruit of Forrest Dumasia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雀舌豆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umasia forestii Diels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雀舌豆 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纤细,有短粗毛。叶柄细长,长2.5-4cm,中间小叶柄长约1cm,两侧小叶柄极短,疏生短粗毛;三出复叶,椭圆状卵形,长2-3.5cm,宽1.3-2.5cm,先端钝或近圆形,微凹,有小突尖,基部宽楔形、圆形或截平,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粗毛。总状花序腋生,有3-6朵花;总花梗短,有短粗毛;花萼筒状,萼筒一侧略膨胀,先端斜,萼齿极不明显;花冠黄白色;雄蕊10,二体。荚果线状镰形,种子间缢缩。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沟潮湿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苦涩;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痛。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玉铃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铃花药材名称玉铃花别名老开皮来源安息香科玉铃花Styrax obassia Sieb. et Zucc.,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辽宁、山东、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功能主治驱虫。主

  • 野扁豆

    《中药大辞典》:野扁豆药材名称野扁豆拼音Yě Biǎn Dòu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豆科植物毛野扁豆的全草或种子。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全体绿色带灰白色,各部有锈色腺点。茎稍呈棱状。3出

  • 角果木

    药材名称角果木拼音Jiǎo Guǒ Mù英文名Common Ceriops别名细蕊红树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角果木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ops tagal (

  • 通草

    《中国药典》:通草药材名称通草拼音Tōnɡ Cǎo英文名MEDULLA TETRAPANACIS别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

  • 咳嗽草

    药材名称咳嗽草拼音Ké Sou Cǎo英文名Herb of Dwarf Denseflower Elsholtzia别名土香薷、野香薷、野紫苏出处出自《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密花香

  • 败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败毒草药材名称败毒草别名耳叶金毛裸蕨来源蕨类裸子蕨科耳叶金毛裸蕨Gymnopteris bippinnata var. auriculata (Fr.) Ching,以根、全草入药

  • 对马耳蕨根

    药材名称对马耳蕨根拼音Duì Mǎ ěr Jué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对马耳蕨的根茎。功能主治治目赤肿痛。用法用量鲜对马耳蕨根茎(去鳞毛)一两,水煎,加

  • 地花生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花生药材名称地花生拼音Dì Huā Shēnɡ别名翻转红、猪大肠来源远志科地花生Polygala crotalarioides Buch.-Ham.,以根入药。生境分部

  • 山铁树

    药材名称山铁树拼音Shān Tiě Shù别名剑叶木、鸟猿蔗来源龙舌兰科山铁树Pleomele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Merr. et Chun,以叶入

  • 银扁担

    《中药大辞典》:银扁担药材名称银扁担拼音Yín Biǎn Dɑ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秦岭耧斗菜的根。夏季采挖,去须根,洗净,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纺锤形,深褐色,具多数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