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鸟不企叶

鸟不企叶

药材名称鸟不企叶

拼音Niǎo Bù Qǐ Yè

英文名Aralia decaisneana Hance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黄毛楤木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decaisneana Hanc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

原形态黄毛楤木;灌木,高1-5m。有稀少的刺和黄褐色绒毛。叶大,为二回羽状复叶,叶轴和羽片轴基部有1对小叶,每羽片有小叶7-11片,革质;小叶无柄或有长约5mm的柄,叶片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8-15cm,宽4-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心形,边缘具细锯具,上面被黄褐色绒毛,下面毛密;侧脉6-8对。花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的大型顶生圆信花序,长50-80cm,密被黄色绒毛,分枝长15-40cm;伞形花序有花30-80cm,密被黄色绒毛,分枝长15-40cm;伞形花序有花30-50朵,直径约3cm;花梗长3-4cm,被长绒毛;苞片披针形,小花梗长约10mm,均被长绒毛;花淡绿白色,直径允3mm;花萼5齿裂,无毛;工化瓣5,三角状卵形,无毛;雄蕊5,花丝长约2.5mm;子房5室,花柱5,上部分离,基部合生。核果球形,浆果状,直径约4mm,有5棱。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平肝;解毒。主头目眩晕;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蚍子草

    药材名称蚍子草拼音Pí Zǐ Cǎo别名四川山蚂蝗、红土子草、路边青来源豆科蚍子草Desmodium szechuanense (Craib) A. K. Schindl.,以根皮入药。生境

  • 牛毛七

    《中药大辞典》:牛毛七药材名称牛毛七拼音Niú Máo Qī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曲尾藓科植物山毛藓的全草。全年采收,阴干用。原形态密集成丛,暗绿带黄棕色,高4~10厘米。茎直立

  • 豪猪肉

    《中药大辞典》:豪猪肉药材名称豪猪肉拼音Háo Zhū Ròu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豪猪科动物豪猪的肉。原形态豪猪(《食疗本草》),又名:豪彘(《山海经》),狟猪、鸾猪(《山海经》

  • 山马豆根

    药材名称山马豆根拼音Shān Mǎ Dòu Gēn别名山豆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豆种植物云南野豇豆的根。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云南野豇豆,又名

  • 蘘草

    药材名称蘘草拼音Xiānɡ Cǎo出处《别录》来源为姜科植物蘘荷的叶。性味①《别录》:"味苦,寒,无毒。"②《千金翼·本草》:"味甘苦,寒,无毒。"③

  • 榕须

    《中药大辞典》:榕须药材名称榕须拼音Rónɡ Xū别名半天吊(《生草药性备要》),吊风根、榕树须(《岭南采药录》),榕树吊须(《广东中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气根。全年可

  • 沙茴香

    药材名称沙茴香拼音Shā Huí Xiānɡ别名野茴香、沙前胡来源伞形科沙茴香Ferula borealis Kuan [Peucedanum rigidum Bunge],以根、种子、全草

  • 散瘀草

    药材名称散瘀草别名退血草、散血草、白毛筋骨草、地龙胆、紫背金盘、破血丹、石灰菜来源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散瘀草Ajuga nipponensis Makino,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洗净晒干。性味苦,寒。

  • 峨嵋耳蕨

    药材名称峨嵋耳蕨拼音é Méi ěr Jué别名万年青(《峨嵋药植》),树林株(《中国药植志》)。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峨嵋耳蕨的全株。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

  • 铁箭矮陀

    药材名称铁箭矮陀别名野皂角、篦子草来源豆科决明属植物短叶山扁豆Cassia mimosoides L. var. wallichiana DC.,以根入药。秋冬采集,洗净,切片晒干。性味微苦、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