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黄瓜藤

黄瓜藤

《中药大辞典》:黄瓜藤

药材名称黄瓜藤

拼音Huánɡ Guā Ténɡ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葫芦科植物黄瓜。6月采。阴干或鲜用。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淡,无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利水,解毒。治痢疾,淋病,黄水疮。

①《陆川本草》:"治疮痈,流注。"

②《四川中药志》:"利水、通淋、消胀。"

③《中国药植图鉴》:"治痢疾。"

④《上海常用中草药》:"祛痰镇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黄水疮:黄瓜藤(阴干,火焰存性)、枯矾。为细末,搽疮上。(《滇南本草》)

②治癫痫:黄瓜藤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高血压病

以黄瓜藤制剂观察64例(Ⅰ期17例,Ⅱ期46例,Ⅲ期2例),结果显效34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2.8%(按1972年全国心血管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制剂及用法:㈠流浸膏:每毫升含干燥黄瓜藤与猪毛菜各5分,每次5毫升,日服3次。㈡片剂:每片含干燥黄瓜藤1钱,每次4片,日服3次。疗程30~60天。初步观察,片剂较流浸膏降压作用强。一般无副作用,仅5例服后上腹部有烧灼感,改为食后服症状即减轻或消失;另1例有头晕感觉。

另有用去根、叶的鲜瓜秧半斤,加水500毫升煎取200毫升,每日2次分服(亦可当茶饮);或制成浸膏丸(每丸3克,日服3次,每次1丸)、片剂(每片0.3克,日服3次,每次5~10片)应用。共观察62例,显效(血压降至130/90毫米汞柱,或单用其他降压药无效,并用黄瓜秧制剂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降20毫米汞柱)28例,有效(收缩压、舒张压持续降10毫米汞柱以上)26例,无效8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瓜藤

药材名称黄瓜藤

拼音Huánɡ Guā Ténɡ

英文名Cucumber stem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sativu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枝伸长,有纵沟及棱,被白以硬糙毛。卷须细,不分枝,具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稍粗糙;叶片三角状宽卵形,膜质,长、宽均12-18cm,两面甚粗糙,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并具锯齿,有时边缘具缘毛。花萼简狭钟状圆筒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花萼裂征钻形,开展与花萼近等长;花垸共同白色,长约2cm,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急尖;雄蕊3,花丝近无;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子房纺锤形,柱头3。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长10-30(-50)cm,熟时黄绿以,表面粗糙,具有刺尖的瘤状凸起,极稀近于平滑。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花、果期为夏、秋季。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归心;肺以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利湿;解毒。主痰热咳嗽;癫痫;湿热泻痢;湿痰流注;疮痈肿毒;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煎子洗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黄水疮: 黄瓜藤(阴干,火焙存性)、枯矾。为细末,搽疮上。(《滇南本草》)②治癫痫: 黄瓜藤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各家论述1.《陆川本草》:治疮痈,流注。

2.《四川中药志》:利水、通淋、消胀。

3.《中国药植图鉴》:治痢疾。

4.《上海常用中草药》:祛痰镇痉。

临床应用治疗高血压病。以黄瓜藤制剂观察64例(Ⅰ期17例,Ⅱ期45例,Ⅲ期2例),结果显效34例,有效19例,无效 11例,总有效率82.8%(按1972年全国心血管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

制剂及用法:1.流浸膏:每毫升含干燥黄瓜藤与猪毛菜各5分,每次5ml,日服3次。

2.片剂:每片含干燥黄瓜藤 1钱,每次4片,日服3欧。疗程30-60天。初步观察,片剂较流浸膏降压作用强。一般无副作用,仅5例服后上腹部有烧灼感,改为食后服症状即减轻或消失;另1例有头晕感觉。另有用去根、叶的鲜瓜秧半斤,加水500ml煎取200ml,每日2次分服(亦可当茶饮);或制成侵膏丸(每丸3g,日服3次,每次 1丸)、片剂(每片0.3g,日服3次,每次5-10片)应用。共观察62例,显效(血压降至130/90mm汞柱,或单用其他降压药无效,并用黄瓜秧制剂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降20mm汞柱)28例,有效(收缩压、舒张压持续降10mm汞柱以上)26例,无效8例。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四方盒子草

    药材名称四方盒子草别名羊肝狼头草、蕨芨花、还阳草来源玄参科四方盒子草Pedicularis rex C. B. Clarke,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甘、微苦,温。功能主治

  • 粉藜

    《全国中草药汇编》:粉藜药材名称粉藜别名三齿粉、藜、咸卜子菜来源藜科粉藜Atriplex fera (L.) Bung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宁夏、甘肃。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利水涩肠。主治

  • 合树菌

    药材名称合树菌拼音Hé Shù Jūn别名薄皮纤孔菌、桂花菌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稀针孔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onotus cuticularis(Bull.ex Fr.)Kars

  • 烟油

    药材名称烟油拼音Yān Yóu别名烟膏、太极膏、气泥、五行丹(《纲目拾遗》)。出处《百草镜》来源为陈旧旱烟杆内积存的黑色膏油。功能主治治蛇虫咬伤,恶疮,顽癣。①《百草镜》:"凡蛇咬

  • 阔叶垂头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阔叶垂头菊药材名称阔叶垂头菊来源菊科垂头菊属植物丛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 stenactinum Diels,以全草入药。6~7月采收,洗净切碎,晒干。性味苦,寒。功能

  • 金花草

    药材名称金花草拼音Jīn Huā Cǎo别名乌韭、雉鸡尾、孔雀尾、大叶金花草、小叶野鸡尾、蜢蚱参、石青苇来源陵齿蕨科乌蕨属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 (L.) Ching [Sphe

  • 蛇婆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蛇婆子药材名称蛇婆子拼音Shé Pó Zǐ别名仙人撒网、和他草、满地毯来源梧桐科蛇婆子Waltheria americana L.,以根、茎入药。生境分部福建、

  • 白萆薢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萆薢药材名称白萆薢拼音Bái Bì Xiè别名刺萆薢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铁叶菝葜Smilax siderophylla Hand.-Mazz.,以根

  • 帘子藤

    药材名称帘子藤拼音Lián Zi Ténɡ别名花拐藤、腰骨藤、长角胶藤来源夹竹桃科帘子藤Pottsia laxiflora (Blume) O. Ktunze,以根、茎、乳汁入药。

  • 金缕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缕梅药材名称金缕梅别名木里仙、牛踏果来源金缕梅科金缕梅Hamamelis mollis Oliv.,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化学成分含山柰醇、槲皮素及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