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乳香圆

乳香圆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乳香圆

药方名称乳香圆

处方糯米(炒)、川乌头(炒.去皮.尖)、五灵脂(去砂土),各二两。乳香(研)、白芷藿香叶(洗)、天南星(炮)、没药(研)、荆芥(去枝.梗)、赤小豆(生)、骨碎补(去毛)、白附子(炮),各一两。松脂(研)半两,香墨(煅)、草乌头(炮.去皮.脐),各五两。

炮制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疾,左瘫右痪,口眼喝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精神恍惚,痰涎壅塞,手足曳,筋脉拘挛,或遍身顽痹,走注疼痛,脚膝缓弱,行步艰辛。

又治打扑损伤,瘀血不散,痛不可忍,或行路劳伤,脚膝浮肿疼痛,或肾脏风毒,上攻面肿耳鸣,下注,脚膝沉重,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十圆至一十五圆,冷酒吞下,茶清亦得,不拘时。

注意忌热物一时辰。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乳香圆

药方名称乳香圆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牡蛎(火椴)、荜澄茄芫青(去头.翅.足.糯米炒.以米黄色为度)、大黄(蒸.焙)、鹤虱(炒),各半两;白丁香乳香(研),各一分。

炮制上为末,粟米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痔下血,肛边生肉,或结核肿疼,或生疮痒痛,或大便艰难。肛肠脱出。

又治肠风下血,无问新久,及诸俈,根在脏腑,悉能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十圆至十五圆。

如冶肠风,腊茶清下。

诸痔,煎薤白汤下。

诸俈,煎铁屑汤下,并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猜你喜欢

  • 小儿化湿汤

    药方名称小儿化湿汤处方苍术6克陈皮6克茯苓6克泽泻6克 炒麦芽9克 六一散6克(包)功能主治健脾化湿,治婴幼儿湿疹。用法用量上药水煎服。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 克痞丸

    《袖珍方》卷广:克痞丸药方名称克痞丸处方丁香藿香官桂茯苓(去皮)甘草小茴香各15克干姜45克桔梗7.5克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温中化饮,行气消痞。治脾胃虚寒,痰饮不化,胸膈痞闷,

  • 豆附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豆附丸药方名称豆附丸处方肉豆蔻(炮)白茯苓(焙)附子(炮,去脐)各120克木香(不见火)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60克丁香(不见火)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如

  • 芦根饮

    《通俗内科学》:芦根饮药方名称芦根饮处方芦根1钱,麦冬1钱,地骨皮1钱,生姜1钱,栀皮5分,茯苓5分。功能主治肺痨。用法用量水2钟,煮8分,温服。摘录《通俗内科学》《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芦根饮药方名称

  • 八物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八物汤药方名称八物汤别名八物散(《医学人门》卷四)。处方桂心当归川芎前胡防风各22.5克 芍药45克甘草(炙)茯苓各15克制法上药嚼咀。功能主治厥阴伤风,恶风体倦,自汗,小腹

  • 地仙丸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地仙丸药方名称地仙丸处方萆薢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白蒺藜(炒)半两,狗脊(去毛)半两,乌药(锉)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附子(炮)半两,赤小豆(拣)半两,地龙(去土)

  • 泻心导赤散

    药方名称泻心导赤散处方生地木通黄连甘草梢功能主治泻心脾积热,治心脾积热上发,口舌疮赤糜烂。用法用量滚汤淬服。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二

  • 补血养真汤

    药方名称补血养真汤处方人参、黄耆(蜜炙)、当归、白术、白芍(酒炒)、甘草、阿胶(炒)、川芎、青皮、香附(炒)、砂仁各等分。功能主治小产气虚,下血不止。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宋氏女科》

  • 鸡血藤祛风活络贴药方

    药方名称鸡血藤祛风活络贴药方处方鸡血藤膏面2两,大角子4两,香肥皂10锭。制法将大角子、香肥皂用黑糖水化开,合匀为丸,每丸二钱。功能主治面风。用法用量贴患处。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 癸字化毒丸

    药方名称癸字化毒丸处方牛黄5分,鹿角屑3钱,沉香1钱,生生乳1钱,朱砂1钱半,雄黄1钱半,月月红1钱半,白鲜皮1钱半,乳香1钱半,穿山甲1钱半,神水1钱(用出山铅10斤打薄片20块,块上贴银箔,取尖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