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八正合剂

八正合剂

药方名称八正合剂

处方瞿麦118g车前子(炒)?118g 扁蓄118g大黄118g滑石118g 川木通118g栀子118g甘草118g灯心草59g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味苦、微甜。

炮制以上九味,车前子用25%乙醇浸渍,收集浸渍液。大黄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其余七味加水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约1300ml,与浸渍液、渗漉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近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加水使成1000ml,搅匀,分装,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规格每瓶装(1)100ml(2)120ml(3)20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黄耆固真汤

    《片玉心书》卷五:黄耆固真汤药方名称黄耆固真汤处方黄耆、人参、白术、甘草(炙)、当归、麦冬。功能主治小儿大病后,气血尚弱,液溢自汗;或潮热、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人黄瘦,失治则变为骨蒸疳劳。

  • 救败散

    药方名称救败散处方当归5钱,麦冬5钱,人参5钱,白芍5钱,柴胡5分,甘草5分,北五味10粒,神曲3分。功能主治冬月伤寒5-6日,吐泻后又加大汗,气喘不得卧,发厥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一

  • 竹叶膏

    药方名称竹叶膏处方生竹叶(去梗净)500克生姜120克 净白盐180克制法先将竹叶熬成浓汁,再将生姜捣汁,同熬沥净,加入盐同熬干,贮于有盖瓷器中。功能主治治牙痛。用法用量用时擦牙。摘录《青囊秘传》

  • 吹喉结毒灵药

    药方名称吹喉结毒灵药处方灵药5钱,人中白1钱。制法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结毒喉疳。用法用量吹入。摘录《药奁启秘》

  • 鹿肾粥

    《圣惠》卷九十七:鹿肾粥药方名称鹿肾粥处方鹿肾1对(去脂膜,切),粳米2合。功能主治肾气损虚,耳聋。用法用量鹿肾羹(《饮膳正要》卷二)、鹿肾糜(《医统》卷六十二)。摘录《圣惠》卷九十七《圣惠》卷九十七

  • 安体散

    药方名称安体散处方茯苓3钱,苍术2钱,荆芥2钱,防风1钱,黄芩1钱,当归5钱,蒲公英2钱,半夏1钱。功能主治黄水疮。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一

  • 黄连香茹饮

    药方名称黄连香茹饮处方黄连、香茹、扁豆、厚朴、甘草。功能主治霍乱。身热烦渴气粗,口苦齿燥,小水短赤,因于暑也。用法用量水煎,冷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三

  • 拔疔毒膏

    药方名称拔疔毒膏处方紫地丁2两,当归(酒洗,以盐踏烂)4两,大五倍子10个。制法麻油10斤煎枯,滤清,以黄蜡收成膏。功能主治疔毒初起,并治无名肿毒。用法用量取少许涂疔毒上,以膏散盖之,半日即退。摘录《

  • 清热渗湿汤

    药方名称清热渗湿汤处方黄连茯苓泽泻各3克黄柏(盐水炒)6克苍术白术各4.5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治湿热浮肿,肢节疼痛,小便不利;夏月湿热伤脾,心烦口渴,泄泻溺赤。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赤水玄珠》卷二

  • 苍术灵仙散

    药方名称苍术灵仙散处方苍术2钱5分,半夏1钱,南星1钱,白术1钱,黄芩(酒炒)1钱,香附子1钱,陈皮5分,茯苓5分,甘草3分,威灵仙1钱5分。功能主治臂痛因痰湿而作者。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