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参耆散

参耆散

仁斋直指》卷九:参耆散

药方名称参耆散

处方柴胡阿胶(炒酥)黄耆(蜜炙)白茯苓紫菀当归川芎半夏(制)贝母(去心)枳壳桔梗秦艽(洗)甘草(焙)各15克人参五味子羌活防风杏仁(水浸,去皮)款冬花鳖甲(醋炙)桑白皮(炒)各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劳瘵喘嗽咯血,潮热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7.5克,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九

《直指》卷九:参耆散

药方名称参耆散

处方柴胡半两,明阿胶(炒酥)半两,黄耆(蜜炙)半两,白茯苓半两,紫菀茸半两,当归半两,川芎半两,半夏(制)半两,贝母(去心)半两,枳壳(制)半两,北梗半两,秦艽(洗)半两,甘草(焙)半两,人参2钱半,北五味子2钱半,羌活2钱半,防风2钱半,杏仁(水浸,去皮)2钱半,款冬花2钱半,桑白皮(炒)2钱半,生鳖甲(去裙,米醋炙黄)。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劳瘵嗽喘,咯血,声焦,潮热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后少顷服。

摘录《直指》卷九

外科启玄》卷十二:参耆散

药方名称参耆散

处方人参1两,黄耆(盐汤润,炙)1两,当归(酒浸,焙)1两,厚朴(姜汁制.炒)1两,桔梗1两,白芷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瘰疬,疮破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每服3钱,热酒调下,不饮酒者,木香汤送下。

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御药院方》卷六:参耆散

药方名称参耆散

处方人参黄耆当归、芍药、白术五加皮、官桂、甘草前胡秦艽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荣卫,补不足。主虚寒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六

猜你喜欢

  • 第二药神仙换肌丸

    药方名称第二药神仙换肌丸处方白附子5两(不蛀),槟榔5两,乌蛇1条(酒炙),全蝎2两(去毒),沙苑蒺藜5两,麻黄3两(去节),大枫油6两(真正地道者),牛蒡子5两,随风子5钱,大川乌3只(炮),白沙蜜

  • 银甲汤

    药方名称银甲汤处方金银花24克,连翘15克,升麻15克,红藤24克,蒲公英24克,生鳖甲24克,紫花地丁30克,生蒲黄12克,椿根皮12克,大青叶12克,琥珀末12克,桔梗12克,茵陈13克。功能主治

  • 水澄膏

    药方名称水澄膏处方雄黄9克(水飞)黄连15克 蔚金6克黄柏15克大黄15克 黄丹15克(水飞)制法上为细末,量所肿处,用药多少,新汲水75毫升,抄药在内,须臾药沉,慢取其澄者,水尽,然后用槐,柳枝搅药

  • 大桂皮汤

    药方名称大桂皮汤处方桂心6两,当归2两,细辛2两,黄芩2两,人参5两,厚朴(炙)3两,枳实(炙)3两,芍药3两,芎?3两,黄耆4两,麦门冬(去心)1升,吴茱萸1升,半夏(洗)1升,蜜5合,附子1枚(炮

  • 胡黄连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胡黄连汤药方名称胡黄连汤处方胡黄连柴胡(去苗)鳖甲(去裙襕,醋炙)甘草(炙,锉)白蒺藜(炒)黄耆附子(炮裂,去皮、脐)各15克威灵仙(去土)30克制法上八味,锉如麻豆。功能主治治

  • 缚虎丸

    药方名称缚虎丸处方砒(成块好者,乳细)半两,黄蜡半两。制法上将黄蜡熔开,下砒,以柳条7个,逐个搅,头焦即换,俟用足取起,旋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休息痢经一、二年不愈,羸瘦衰弱;兼治脾疼腰痛。用法用量每

  • 加参安肺生化汤

    药方名称加参安肺生化汤处方川芎3克人参3克知母3克 桑白皮3克当归6克杏仁2.1克(去皮、尖)甘草1.2克桔梗1.2克半夏2.1克橘红0.9克功能主治治产后虚弱,旬日内外感风寒,咳嗽声重有痰,或身热头

  • 调水愈通散

    药方名称调水愈通散处方青皮、陈皮、三棱、蓬术、厚朴、半夏、桔梗、甘草、藿香、益智、官桂、香附。功能主治寒热经事不通,呕吐咳嗽,中脘不时疼痛。用法用量水1钟,入姜煎8分,不拘时候服。如小腹痛,加红花,归

  • 加味茯苓饮

    药方名称加味茯苓饮处方茯苓、人参、苍术、橘皮、生姜、枳实。功能主治胃中有留饮,而自吐宿水,小便不利;及由咳嗽而白膜发血斑,以及小儿百日咳。用法用量水煎,兼服滚痰丸。摘录《眼科锦囊》卷四

  • 黄耆固真汤

    《片玉心书》卷五:黄耆固真汤药方名称黄耆固真汤处方黄耆、人参、白术、甘草(炙)、当归、麦冬。功能主治小儿大病后,气血尚弱,液溢自汗;或潮热、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人黄瘦,失治则变为骨蒸疳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