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启脾丸

启脾丸

《中国药典》:启脾丸

药方名称启脾丸

处方人参100g白术(炒)100g茯苓100g甘草50g陈皮50g山药100g莲子(炒)100g山楂(炒)50g 六神曲(炒)80g麦芽(炒)50g泽泻50g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大蜜丸;味甜。

炮制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百一选方》卷二:启脾丸

药方名称启脾丸

处方人参白术青皮(汤洗,去瓤)神曲(炒)麦芽(炒)陈皮(汤洗,去瓤)厚朴(去粗皮,锉,姜制一宿,炒)缩砂仁干姜(炮)各30克甘草(炒)4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气不升降,中满痞塞,心腹膨胀,肠鸣泄泻,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时细嚼,用米饮汤送下。

摘录《百一选方》卷二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一引《经验良方》:启脾丸

药方名称启脾丸

处方人参(去芦)白术(土炒)白茯苓(去皮)干山药莲肉各30克山楂(蒸,去核)甘草(蜜炙)陈皮泽泻各15克

制法上各为细末,荷叶煮汤,以炊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消食和中。治小儿伤食,呕吐泄泻,腹胀腹痛,小儿疳积,面黄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70~90丸,食后用米饮送下。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一引《经验良方》

猜你喜欢

  • 木香白术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香白术散药方名称木香白术散处方诃黎勒(炮.去核)、龙骨、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当归(微炒),各半两;木香、干姜(炮)、白术,各一分。炮制上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治小

  • 降火化痰丸

    药方名称降火化痰丸处方天门冬(米泔水洗净,去皮心,晒干)3两(用好酒浸,杵膏),黄连3两(姜汁炒,取末),南星(生姜2钱,皂角2钱,白矾2钱,同南星煮熟,将南星晒干,取末)1两,白茯苓(去皮木,取末)

  • 豆根散

    药方名称豆根散处方山豆根。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癣疮。用法用量以腊月猪脂调涂之。摘录《洞天奥旨》卷十六

  • 柴平汤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引《宦邸便方》:柴平汤药方名称柴平汤处方银柴胡6克黄芩4.5克人参(去芦)半夏(汤泡七次)各3克甘草1.5克陈皮3.6克苍术(泔浸)4.5克厚朴(姜制)3克功能主治和解少阳,祛

  • 伏龙汤

    药方名称伏龙汤处方杏仁7个诃子5个陈皮枳壳各9克阿胶7片麻黄6克青黛3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主治子嗽。妊娠肺脏受寒,咳嗽痰涎,喘不安。用法用量紫苏汤调下。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六引《仙传济阴方》

  • 加减术苓汤

    药方名称加减术苓汤处方人参、白术、茯苓、苍术、厚朴、泽泻、木通、陈皮、半夏、桑皮、白芍、紫苏。功能主治身发浮肿,大便不实,及治肺胀、胃泄之症。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摘录《女科指南》

  • 鼓子花散

    药方名称鼓子花散处方深色鼓子花1斤,白芷半斤,秦椒半斤,肉桂1两,熟干地黄2两。制法上同为细末。功能主治变白发为黑发。主用法用量每日5钱,空心粥饮调下,以食压之。服月余日则白变为黑。摘录《鸡峰》卷二十

  • 地黄羊脂煎

    药方名称地黄羊脂煎处方生地黄汁1升,生姜汁5升,羊脂2斤,白蜜5升。制法先煎地黄汁,令余5升,下羊脂,煎减半,次下姜,次下蜜,便以铜器盛,着汤中煎令如饴状。功能主治产后诸病羸瘦。用法用量每服以酒1升,

  • 清白散

    《古今医鉴》卷十一:清白散药方名称清白散处方当归川芎白芍(炒)生地(酒洗,姜汁炒)黄柏(盐水炒)贝母 樗根白皮(酒炒)各等分干姜(炒黑)甘草各减半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治白带。用法用量生姜煎服。赤带,

  • 白矾煮散

    药方名称白矾煮散处方白矾(烧灰)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附子(生用)半两,干姜(炮)半两,白术半两,甘草(炙)半两,蛇床子(微炒)1分,藜芦(去芦头)1分,椒(去目并开口者,炒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