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和血通经丸

和血通经丸

卫生宝鉴》卷十八:和血通经丸

药方名称和血通经丸

处方芍药30克木香当归肉桂干漆(炒烟尽)五灵脂大黄各15克水蛭(炒)7.5克 广茂15克虻虫30个(去头、足,麸炒)桃仁27个(汤浸,去皮、尖)

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经水凝滞不行,腰背脐腹疼痛,渐成血瘕。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醋汤或温酒送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八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和血通经丸

药方名称和血通经丸

处方熟地6两,当归3两,川芎2两,益母草3两,白芍3两,香附4两,丹参3两,牛膝2两,玄胡2两,川续断2两,杜仲2两,红花2两,肉桂2两,枳壳2两,艾炭2两,茯苓2两,东党参3两,甘草6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2钱重。

功能主治气郁血滞,经前腹痛,经后腰腿痛,身体倦怠,不思饮食,日渐消瘦,午后潮热,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白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猜你喜欢

  • 加味白术散

    《得效》卷五:加味白术散药方名称加味白术散处方陈皮2两,半夏2两,人参2两,白茯苓2两,白术2两,甘草(炙)2两,山药(炮)2两,白扁豆(制)1两半,缩砂1两,桔梗(炒)1两,石莲肉1两,薏苡仁1两。

  • 白疕二号方

    药方名称白疕二号方处方土茯苓30g,忍冬藤9g,生甘草6g,板蓝根15g,威灵仙15g,山豆根9g,草河车15g,白鲜皮15g。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牛皮癣早期。各家论述土茯苓、白鲜皮、威灵仙

  • 消血散

    药方名称消血散处方蒲黄10克当归干姜桂心各8克大黄12克虻虫4克(去足、翅,熬)制法上六味,捣为散。功能主治破血逐瘀。治从高坠下,内损瘀血。用法用量空腹时以酒服2克,一日二次,渐渐加至3克。注意服药期

  • 凉膈增液汤

    药方名称凉膈增液汤处方连翘8克,银花8克,栀子5克,黄芩5克,生地6克,元参8克,麦冬8克,芦根8克,蝉衣5克,板蓝根8克,大黄2克,竹叶3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辛凉解表,通腑泻热。主乳蛾风热。用法用

  • 龙虎二仙汤

    药方名称龙虎二仙汤别名龙虎二仙丹处方龙胆草2钱,大生地1两,生石膏1两,川黄连3钱,真犀角8钱,黑栀仁3钱,板蓝根4钱,鼠粘子4钱,知母4钱,僵蚕5钱,木通4钱,元参4钱,甘草1钱,黄芩5钱,马勃4钱

  • 白虎加味汤

    药方名称白虎加味汤处方生石膏2钱,知母1钱,麦冬3钱,半夏1钱,生甘草1钱,防风5分,荆芥2钱,薄荷1钱,桑白皮2钱,葛根1钱,竹叶30片。功能主治鬼火丹。手足阳明经风热,面上先赤肿,渐渐由头而下,蔓

  • 羚羊清肺丸

    《中国药典》:羚羊清肺丸药方名称羚羊清肺丸处方浙贝母40g 桑白皮(蜜炙)25g前胡25g麦冬25g天冬25g天花粉50g地黄50g玄参50g石斛100g桔梗50g枇杷叶(蜜炙)50g 苦杏仁(炒)2

  • 粉色干燥药粉

    药方名称粉色干燥药粉处方樟丹6两,五倍子8两,枯矾4两,上官粉4两,轻粉4两。功能主治祛湿收敛,固皮止痒。主慢性湿疹(顽湿疡)神经性皮炎,头癣(秃疮)用法用量与其他药粉合用撒扑或油调成糊剂用,常用量为

  • 半苓丸

    药方名称半苓丸处方神曲半夏猪苓各等分制法上药研末,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燥湿利水。主湿热下注,小便白浊。用法用量每服10~15克,温开水送下。摘录《医学正传》卷六

  • 硇砂散

    药方名称硇砂散处方硇砂3克 轻扮1克冰片0.2克雄黄1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鼻中息肉,初如榴子,渐大下垂,名为鼻痔。用法用量用草桔咬毛,蘸药勤点痔上,日用五至六次。摘录《外科正宗》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