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黄煎丸

大黄煎丸

《外台》卷十三引《崔氏方》:大黄煎丸

药方名称大黄煎丸

别名大黄

处方大黄9两(锦纹新实者,若微朽即不堪用,削去苍皮乃称)。

制法上为散,以上好米醋3升和之,置铜碗内,于大铛中浮汤上,炭火煮之,火不用猛,又以竹木篦搅药,候堪丸,乃丸如梧桐子大,于小瓷器中密贮。

功能主治下脓及宿结。主小儿无辜闪癖,或头干瘰疬、头发黄耸分去,或乍痢乍瘥。

用法用量大黄丸(《医方类聚》卷二五三引《神巧万全方》)。

注意禁牛、马、驴、鸡、猪、鱼、兔肉、生冷、粘滑、油腻、小豆、荞麦。乳母亦同此忌。

摘录《外台》卷十三引《崔氏方》

《圣惠》卷四十八:大黄煎丸

药方名称大黄煎丸

处方大黄(锉碎,微炒,别捣罗为末,以酒1升、醋1升熬如膏)1两,京三棱1两(锉碎,醋拌,炒令干),木香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诃黎勒皮1两,桂心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大黄煎中,更入蒸饼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伏梁气,心胸妨实,背膊烦疼,不能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以温酒送下10丸至15丸。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猜你喜欢

  • 净固散

    药方名称净固散处方当归半两,密陀僧2钱半。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诸痔。用法用量酒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二九六

  • 止痛生肌散

    药方名称止痛生肌散处方石膏7.5克(烧过者)牡蛎15克(烧过者)滑石7.5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治灸疮久不愈者。用法用量用时掺患处,外以软绵帛覆盖,扎好。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

  • 化癖如神散

    药方名称化癖如神散处方蟾酥3钱,黄蜡3钱,羚羊角5分,牛黄5分,麝香3分,巴豆肉1钱,硇砂1分,冰片1分。制法上为末,为丸如菜子大。功能主治痞块积聚。用法用量每用1丸,用扁头针,或患处刺破皮入之,用膏

  • 双和散

    药方名称双和散处方白芍药75克黄耆熟地黄川芎当归各30克甘草(炙)官桂各22.5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补血益气。治虚劳少力。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175毫升,

  • 白芨散

    药方名称白芨散处方白芨、柏仁、防风(去苗)、细辛(去叶),各一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小儿肾气不成,脑髓不足。小儿年大,骨应合而不合,头缝开者是也,宜以药涂之。用法用量每一钱,以乳汁调涂,在儿颅骨

  • 丁香竹茹汤

    药方名称丁香竹茹汤处方柿蒂2钱,陈皮2钱,竹茹2钱,丁香5枚。功能主治中焦气塞,上焦呃逆。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摘录《玉案》卷四

  • 萎蕤饮

    药方名称萎蕤饮处方萎蕤(三两)羚羊角(镑.二两)人参(二两)炮制上捣筛。功能主治治劳风,项强急痛,四肢烦热。用法用量每服半两,入豆豉一二合,葱白一握,以水五盏,煎取二盏,去滓,分温空腹二服。摘录明&#

  • 苓香丸

    药方名称苓香丸处方茯苓4两,小茴香4两。制法上为末,水泛为丸。功能主治肾之积,奔豚上气疼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开水送下。服尽自愈。摘录《续刊经验集》

  • 虎杖二金汤

    药方名称虎杖二金汤处方虎杖30g,郁金15g,金铃子10g。功能主治清肝利胆。主急性胆囊炎。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如无虎杖,可用川大黄代,用量须减半。摘录《千家妙方》

  • 清络饮加杏仁薏仁滑石汤

    药方名称清络饮加杏仁薏仁滑石汤处方鲜荷叶边6克 鲜银花6克西瓜翠衣6克 鲜扁豆花1枝丝瓜皮6克 鲜竹叶心6克杏仁6克滑石末9克 薏仁9克功能主治清透络热,利气化湿。治暑瘵,寒热,舌白不渴,吐血者。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