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小青龙汤

药方名称小青龙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钱),干姜(炮)、细辛(去叶)、麻黄(去根节)、肉桂(去皮)、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一钱),五味子(五分)。

功能主治治伤寒表证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咳嗽微喘,又治肺经受寒,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青龙汤

药方名称小青龙汤

处方干姜(炮)、细辛(去叶)、麻黄(去节.根)、肉桂(去粗皮)、芍药、甘草(炒),各三两。五味子二两,半夏(汤洗七次.切作片)二两半。

炮制上将七味为粗末,入半夏令匀。

功能主治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咳嗽微喘。又治溢饮,身体疼重,及咳逆倚息不得安卧;或因形寒饮冷,内伤肺经,咳嗽喘急,呕吐涎沫,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论》:小青龙汤

药方名称小青龙汤

处方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细辛3克干姜3克甘草(炙)6克桂枝6克(去皮)五味子3克半夏9克(洗)

功能主治解表蠲饮,止咳平喘。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用法用量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

若口渴,去半夏,加栝楼根9克;微利,去麻黄,加荛花(熬令赤色)5克;噎者,去麻黄,加附子(炮)1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去皮、尖)9克。

备注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宜肺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诸药温散太过而耗散肺气;炙甘草缓和药性,益气和中。合用而成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剂。

摘录伤寒论

猜你喜欢

  • 白蚕丸

    药方名称白蚕丸处方海藻、僵蚕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取白梅肉汤泡,捣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蛇盘疬,生于头项上交接处。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临卧米饮送下,1日5-6次。毒当从大便泄去。注意忌豆、心、

  • 鸡翎散

    《普济方》卷四○四:鸡翎散药方名称鸡翎散处方轻粉半钱,粉霜1钱。制法上为末,地上用炭火2-3块,倾在火上,急以碗盖之,频频揭碗看,才候无烟生,即住,揭用鸡翎扫碗内,水银作一处,是一服。功能主治小儿斑疮

  • 白痧散

    药方名称白痧散处方生半夏4两,川贝母2两,月石2两,麝香4钱6分,梅冰片4钱2分,西牛黄2钱,杜蟾酥9钱。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和匀,玻璃瓶封固。功能主治伤暑受热,霍乱痧胀,绞肠腹痛,胸闷呕吐,头晕鼻塞,

  • 安老汤

    药方名称安老汤处方人参30克黄耆30克(生用)大熟地30克(九蒸)白术15克(土炒)当归15克(酒洗)山茱萸15克(蒸)阿胶3克(蛤粉炒)黑芥穗3克甘草3克香附1.5克(酒炒)木耳炭3克功能主治益脾补

  • 白凤散

    药方名称白凤散处方鸡子1个(打1孔,去黄留白),矿石灰2钱(入鸡子内)。制法鸡子用纸封口,外用盐泥封固,火煅通红,去泥,碾为细末。功能主治脓窠疮。用法用量茶油调搽。摘录《医宗说约》卷六

  • 化痰消食汤

    药方名称化痰消食汤处方海藻15g,昆布15g,海带15g,半夏9g,贝母9g,连翘9g,青皮6g,牡蛎30g,白石英30g,枳实12g,山楂12g,神曲18g,蛇莓18g。功能主治化痰消食。主胃癌早期

  • 黄柏滋肾丸

    药方名称黄柏滋肾丸处方滋肾丸去桂加黄连。功能主治上热下冷,水衰心烦。摘录《医方集解》

  • 丁附汤

    《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一:丁附汤药方名称丁附汤处方人参白术甘草干姜(炮)青皮陈皮丁香附子功能主治主中脘停寒,食物人口即吐,饮食暮热者。用法用量上药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稍热服

  • 巴豆丸

    《外台》卷九引《许仁则方》:巴豆丸药方名称巴豆丸处方巴豆仁20枚(熬,去心皮),杏仁100颗(去皮尖两仁,熬),牵牛子5合(熬),葶苈子6合(熬),大枣60个(擘,去核)。制法上药合捣令如膏可为丸,如

  • 浸黄酒

    药方名称浸黄酒处方人参(拣肥大者,去芦)5钱,白术(去梗,泔浸,土炒)1两2钱,茯苓(坚白者,去皮,为本,水澄去浮,晒干)8钱,大甘草(炙)5钱,当归(全用,酒浸,姜制)6钱,生地黄5钱,熟地黄(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