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椒附丸

椒附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川椒(去目,炒出汗)槟榔各15克陈皮(去白)牵牛(微炒)五味子石菖蒲干姜(炮)各30克

制法上八味,锉碎,以好米醋放瓷器内,用文武火煮令干,焙,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短气,夜多异梦,昼少精神,时有盗汗,小便滑数,遗沥白浊,脚膝缓弱,举动乏力,心腹胀满,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盐酒或盐汤吞下。妇人血海冷,用当归酒送下,泄泻,用饭饮送下,冷痢,用姜汤送下,赤痢,用甘草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重订严氏济生方》: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椒红(炒出汗)桑螵蛸(酒炙)龙骨(生用)山茱萸(取肉)附子(炮,去皮、脐)鹿茸(酒蒸,焙)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肠虚冷,小便频多;脾胃虚寒,大便泄泻。

用法用量每次7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方):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半两,川椒(去目,炒出汗)半两,槟榔半两,陈皮(去白)1两,牵牛(微炒)1两,五味子1两,石菖蒲1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锉,以好米醋于瓷器内用文武火煮令干,焙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壮气,温和五脏,暖补下元。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短气,夜多异梦,昼少精神,时有盗汗,小便滑数,遗沥白浊,脚膝缓弱,举动乏力,心腹胀满,不进饮食;妇人血海冷,泄泻,冷痢,赤痢;肾气亏乏,腰疼。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盐酒或盐汤空心食前吞下。妇人血海冷,当归酒送下;泄泻,饭饮送下;冷痢,姜汤送下;赤痢,甘草汤送下。

摘录《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方)

《得效》卷三: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绵附1个(12钱者),胡椒100粒。

制法上为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脐下极冷,腹痛楚异常,手足亦冷,不任冷水冷食,面黄肌瘦,按之痛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姜汤或盐汤空心吞下。

摘录《得效》卷三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两,桔梗(锉,炒)半两,芍药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或心腹厥逆,不得气息,痛达背膂;或心下坚痛,手不可近;或脐下坚痛,得寒冷食辄剧;或胁下坚痛大如手;或少腹胀满,引膀胱急痛;或女子月事不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或温酒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巴戟天(去心)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半两,芎?半两,当归(切,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疝疼痛,或上攻脐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夜卧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医方类聚》卷十引《济生》: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椒红(炒出汗)、桑螵蛸(酒炙)、龙骨(生用)、山茱萸(取肉)、附子(炮,去皮)、鹿茸(酒蒸,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寒之尿频,泄泻。小肠虚冷,小便频多。五更泄泻,久而重,其人虚甚。大便滑泻。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盐汤送下。

各家论述医方考》:虚者,肾精不足也;寒者,命门火衰也。肾主二便,肾脏虚寒,则不能禁固,故令大便滑泻。味厚为阴中之阴,故用山茱萸鹿茸以益肾家之阴;辛热为阳中之阳,故用椒红、附子以壮命门之火;味涩可以固脱,故用螵蛸、龙骨以治滑泻之脱。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济生》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4两(醋浸1宿取出,却用酒1升炒干,为末),白羯羊肾2对(切,焙干,为末),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青盐1两,巴戟天(去心)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干)1两,茴香子(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羊肾2对,去脂膜,细切,研如面,搜药末熟,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壮元阳。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盐汤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普济方》卷三十六引《余居士选奇方》: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胡椒、白姜、茴香、川附各等分,巴豆49粒。

制法上以巴豆去壳同炒,去巴豆,为细末。

功能主治翻胃。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椒附散”。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六引《余居士选奇方》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木香(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厥逆头痛,齿痛骨寒。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临睡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猜你喜欢

  • 柴胡疏肝糖浆

    药方名称柴胡疏肝糖浆处方柴胡白芍香附子枳壳生麦芽各30克甘草川芎各10克 白糖250克。制法将上述药物、食物加水2000克,煮汁去渣,取汁1500克,加白糖250克,制成糖浆。功能主治疏肝解郁,理气宽

  • 玄霜雪梨膏

    药方名称玄霜雪梨膏处方雪梨汁(雪梨60个,去心、皮,取汁,酸者不用)4升 藕汁2升 鲜生地黄汁2升麦门冬汁1升 萝卜汁1升 茅根汁2升制法入火熬炼,入蜜500毫升、饴糖250克、姜汁80毫升,入火再熬

  • 上马丸

    药方名称上马丸处方川乌(炮)、木香(不见火),各半两。龙骨(酥炙)、牛膝、杜仲、木瓜、当归(酒浸)、败龟板(酥炙)、自然铜(醋淬)、黄蓍(蜜炙)、白术,各一两。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

  • 保惊丸

    药方名称保惊丸处方明天麻1两,白附子5钱,防风8钱,蝉蜕8钱,荆芥1两,胆星1两5钱,半夏(法制者)8钱,白术1两,茯苓(去皮)1两,川芎8钱,粉草4钱,僵蚕(炒)5钱,土朱5钱,羌活8钱,当归5钱,

  • 加味五仙散

    《麻科活人》卷一:加味五仙散药方名称加味五仙散处方知母2钱,贝母2钱,款冬花4钱,桑白皮7钱,桔梗7钱,芽茶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咳嗽不止。用法用量每用1钱,杏仁煎汤调下。摘录《麻科活人》卷一《麻

  • 升麻黄芩汤

    药方名称升麻黄芩汤处方升麻葛根黄芩芍药各9克甘草4.5克(炙)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治小儿伤风有汗,头疼,发热恶寒。用法用量每服6克,以水200毫升,煎至120毫升,去滓温服。摘录《类证活人书》卷

  • 辟疫酒

    药方名称辟疫酒处方大黄15铢,白术18铢,桂心18铢,桔梗15铢,蜀椒15铢,乌头6铢,菝葜12铢。制法上捣末,盛绛袋中,以十二月晦日中悬沉井底,令至泥。功能主治预防瘟疫。主用法用量正月朔旦平晓出药,

  • 救相汤

    药方名称救相汤处方人参30克,巴戟天30克,肉桂9克,炒枣仁15克,远志6克,茯神3克,高良姜3克,附子3克,柏子仁6克,黄芪15克,当归9克,菟丝子6克。功能主治温心包,举阳痿。主肾虚惊怯,心包虚寒

  • 庵闾子丸

    药方名称庵闾子丸处方庵闾子15克白薇15克 桂心7.5克 防葵15克桃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牛膝30克(去苗)当归15克(锉,微炒)熟干地黄7.5克 芎藭15克鬼箭羽7.5克干姜1

  • 愈风宁心片

    药方名称愈风宁心片来源本品为葛根经加工制成的浸膏片。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味微苦、甜。炮制取葛根150g,粉碎成细粉,另取葛根850g,用80%~90%乙醇加热回流三次,第一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