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玳瑁丸

玳瑁丸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玳瑁丸

药方名称玳瑁丸

别名七宝丸(《圣济总录》卷六)。

处方玳瑁150克(捣罗为末)安息香150克(酒煮似糊,用绢滤去滓)朱砂60克(细研,水飞过)雄黄15克(细研)琥珀15克(细研)麝香7.5克(细研)龙脑7.5克(细研)

制法上药共研令匀,以安息香糊和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主急风及中恶,神志不清;面色发青,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用童便60毫升,生姜自然汁劝毫升,相合暖过,不计时候,研下3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

圣济总录》卷七:玳瑁丸

药方名称玳瑁丸

处方玳瑁(镑)半两,丹砂(研)半两,雄黄(研)半两,白芥子半两,麝香(研)1分。

制法上为末,再同研匀,别以银石器酒煎安息香1两为膏,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不语,精神冒闷,兼治忽中恶不语。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童便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圣惠》卷七十三:玳瑁丸

药方名称玳瑁丸

处方玳瑁1两,麒麟竭半两,乳香半两,没药半两,须灰(故锦)3分,续断1两,安息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以蜜及安息香熬炼,和诸药末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赤带,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圣惠》卷二十二:玳瑁丸

药方名称玳瑁丸

别名七宝丸

处方玳瑁5两(捣罗为末),安息香5两(用酒煮似糊,用绢滤去滓),朱砂2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琥珀1两(细研),麝香1分(细研),龙脑1钱(细研)。

制法上研匀,以安息香糊为丸,如鸡头实大。

功能主治急风及中恶,不识人,面青,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七宝丸(《圣济总录》卷六)。

注意孕妇不可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圣惠》卷六十九:玳瑁丸

药方名称玳瑁丸

处方玳瑁屑1两,生金屑半两(细研),自然铜半两(细研),不灰木1两(用牛粪火烧通),珍珠末1两,琥珀1两(细研),犀角屑1两,铁粉3分(细研),牛黄1分(细研),朱砂3分(细研,水飞过),龙脑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未,入研了药,重研令匀,以炼蜜为丸,如鸡头实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心神烦热,恍惚多惊,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5丸,煎麦门冬汤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猜你喜欢

  • 鸡子黄连膏

    药方名称鸡子黄连膏处方鸡子1枚,黄连1钱。功能主治火眼暴赤疼痛,热在肤腠,浅而易解者。用法用量用鸡子开一小窍,单取其清,盛以瓷碗,外用黄连研为粗末,掺于鸡子清上,用箸彻底速打数百,使成浮沫,约得半碗许

  • 蓖麻酒

    药方名称蓖麻酒处方蓖麻子脂1升,酒1斗。功能主治猥退风,半身不遂,失音不语。用法用量上以铜钵盛,着酒中1日,煮之令熟。服之。摘录方出《千金》卷八,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一

  • 桂朴汤

    药方名称桂朴汤处方肉桂4分,厚朴1钱,当归2钱,茯苓2钱,白术1钱,丁香5分,砂仁1钱,白芍1钱(酒炒),广皮1钱,郁金2钱,大枣2枚,生姜3片。功能主治胃气虚寒,不能纳谷,呕吐作痛。摘录《医醇剩义》

  • 厚朴橘皮煎

    药方名称厚朴橘皮煎处方厚朴(去皮,姜制)3两,枳壳(麸炒)1两2钱,干姜(炮)1两2钱,良姜1两2钱,青皮、陈皮(各去白)、肉桂(去皮)、全蝎(去尾足毒)斟酌分量。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

  • 禁鼠丹

    药方名称禁鼠丹处方猫粪1钱,轻粉1分,三七根5分。制法上各焙干,为细末。功能主治鼠啮疮。用法用量填满疮口,即结靥而愈。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三

  • 葵根敷方

    药方名称葵根敷方处方葵菜根。功能主治刀斧伤疮,或至筋断。用法用量捣敷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 保婴济痘神丹

    药方名称保婴济痘神丹处方白豆3两,赤豆3两,绿豆3两(俱连壳,甘草煎汁浸1宿,晒、研),蝉蜕(去头足,净水飞)2两,银花2两,元参2两,生地2两,荆芥穗3两,生耆3两,人中黄1两5钱,归身1两。制法上

  • 二仙膏

    《朱氏集验方》卷十:二仙膏药方名称二仙膏别名糖油饮、二和汤处方真麻油半盏,好白蜜半盏。功能主治妇人产难,横生倒产,一切危险不能产及死胎不下者。用法用量糖油饮(《普济方》卷三五七)、二和汤(《仙拈集》卷

  • 仁寿丸

    药方名称仁寿丸处方附子(炮熟,去皮、脐)30克 桂心 白茯苓山茱萸五味子杜仲(去皮,姜制,炒断丝)续断枸杞子熟地黄(洗)巴戟(去心)菟丝子(酒浸湿,研)防风各15克牛膝(酒浸)60克制法上为末,蜜丸,

  • 大黄化毒汤

    《痘疹全书》卷下:大黄化毒汤药方名称大黄化毒汤处方升麻、归尾、生地、桃仁、红花、枳壳、大黄、槟榔、麻子仁。功能主治痘出之初,腹痛,大便燥结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痘疹全书》卷下《治痘全书》卷十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