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调中饮

调中饮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茅先生方:调中饮

药方名称调中饮

别名调中饮子

处方豆蔻半两,白术(炮)半两,人参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诃子(炮,去核)半两,茴香半两,缩砂仁半两,甘草(炙)半两,藿香3钱,桂心3钱,槟榔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胃气不和。

用法用量调中饮子(《准绳·幼科》卷七)。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茅先生方

温热暑疫全书》卷一:调中饮

药方名称调中饮

别名调中汤

处方苍术2钱(泔水浸,麻油炒),白术(生)1钱,厚朴(姜汁炒)1钱,陈皮1钱,甘草(炙)1钱,枳实(炒)1钱,神曲(炒)1钱,黄连1钱(姜汁炒),山楂2钱(姜汁炒),草果8分,炮姜5分。

功能主治食积类伤寒,及手足四肢发阴斑。

用法用量调中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如腹痛,加桃仁;痛甚便秘,加大黄;口干,加省头草。

摘录温热暑疫全书》卷一

《伤寒绪论》卷下:调中饮

药方名称调中饮

处方苍术(泔浸麻油炒)2钱,白术(生)、厚朴(麦汁炒)。

功能主治食积,类伤寒,但身不痛者。

摘录《伤寒绪论》卷下

猜你喜欢

  • 薷苓清暑汤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薷苓清暑汤药方名称薷苓清暑汤处方藿香香薷云苓 广皮厚朴麦冬人参白术扁豆泽泻甘草草蔻竹茹砂仁生姜乌梅功能主治治妊娠盛夏中暑,暑热与阴寒相搏,忽然烦闷,身热多汗,或恶心呕吐。用法用

  • 青银汤

    药方名称青银汤处方青蒿6克(后下),银柴胡12克,桔梗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板蓝根12克。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热解毒。主外感时疫邪毒。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陈炯

  • 荆芥桔梗汤

    药方名称荆芥桔梗汤处方荆芥穗、桔梗(去芦)、甘草(生)、牛蒡子(炒)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喉中生疮。用法用量每用1钱,水1小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九

  • 磁石羊肾丸

    药方名称磁石羊肾丸处方磁石末2两(火煅7次,醋淬,用葱子1合,木通3两,用水同煎一昼夜,去葱子、木通),川椒(去目)1两,石枣(去核)1两,防风1两,白术1两,茯苓1两,北细辛1两,山药1两,川芎1两

  • 茯神酸枣仁汤

    药方名称茯神酸枣仁汤处方酸枣仁(炒)1两,茯神(去木)1两,人参(去芦)1两,白术(炒)1两,黄耆(蜜炙)1两,山药1两,朱砂(别研)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远志(去心)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

  • 龙实散

    药方名称龙实散处方龙实(龙骨中有之,深黄或淡黄土褐色,紧掬人舌者)1钱,白矾(烧,研),蜗牛壳1钱,胡粉1钱,牛黄1钱。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小儿漏疳,虫蚀有窍。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掺粘窍内。摘录《圣济

  • 补母止嗽汤

    药方名称补母止嗽汤处方白术5钱,茯苓5钱,人参1钱,陈皮3分,甘草1钱,苏子1钱,半夏1钱,桔梗2钱,麦冬5钱,紫菀1钱,肉桂5分。功能主治脾胃虚寒不能生肺,邪留中脘,久嗽不愈。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 三物茵陈蒿汤

    药方名称三物茵陈蒿汤处方茵陈蒿9克 桅子 9克石膏30克功能主治治黄疸,身目皆黄。用法用量上药先用水800毫升煎前二味,煮取400毫升。去滓取汁;再将石膏以猛火烧令正赤,投药汁中,沸定取清汁,分两次服

  • 半夏饮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半夏饮药方名称半夏饮处方半夏(汤洗)、麦门冬(去心)、赤茯苓(去皮)、白术、桔梗、青皮(去白)、前胡,各三分。厚朴(生姜制.炙.一两)。枇杷叶(去毛.炙)、防风,各半

  • 独活黄耆汤

    药方名称独活黄耆汤处方独活1两,绵黄耆1两,酸枣仁1两,羚羊角(屑)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肉桂半两,麻黄(去根节,称)半两,川芎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中风拘挛。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以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