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鹿角丸

鹿角丸

《重订严氏济生方》: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60克 川牛膝(去芦,酒浸,焙)4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治肝肾不足,面肿垢黑,腰脊痛不能久立,发落齿槁,甚则喜唾。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三因》卷十三: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屑1两(酥炙),附子(炮)2两,桂心3分。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伤冷,冷气入肾,其痛如掣。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盐酒送下。

摘录《三因》卷十三

《千金》卷十九: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5分,石斛5分,薯蓣5分,人参5分,防风5分,白马茎5分,干地黄5分,菟丝子5分,蛇床子5分,杜仲4分,泽泻4分,山茱萸4分,赤石脂4分,干姜4分,牛膝6分,五味子6分,巴戟天6分,苁蓉7分,远志3分,石龙芮3分,天雄2分(一方无干姜五味子)。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补诸虚,益精血,壮阳充饥。主

用法用量每服如梧桐子30丸,酒调服,1日2次。

注意忌米醋。

摘录《千金》卷十九

普济方》卷二二一引《博济》: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1斤(或麋角,须是杀者,不用死者角。每对须要重10斤以上,去脑角,寸寸截,每5斤以东流水浸49日或21日,刷,去水积令净,入大锅内,研大丹大5升,取汁,黄蜡半斤,青盐4两,并碎锉,以甜水满锅,匀沸,煮两伏时,如混耗,续添温汤,不得入冷水,却须常另煎一锅汤添;只候角软如薯蓣取出,却刷洗令净,却着绢袋子盛,扭干,杆为末。取煮角汁漉去滓,慢火熬成膏,充和药末),附子2两(炮,去皮脐),川巴戟1两(去心,用糯米炒),牛膝2两(酒浸,切,焙),海桐皮2两(炒),破故纸1两(净,淘去浮者,炒),白僵蚕1两(炒),官桂1两(去皮),天麻1两。

制法上为末,入1斤角霜同拌,更入青盐2两,研令匀,用白蜜1斤半,角膏1斤,同烂匀,令蜜熟和为丸,再入日杵二千下,仍以半两真酥涂,待自候熟,众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腰膝,明耳目,驻颜容,不老。主风冷。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一引《博济》

《圣惠》卷三十: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半斤(镑细,以少牛乳拌和得所,于小瓶子内以大麦压蒸一复时),黄耆半两(锉),补骨脂2两(微炒),韭子3两(微炒),蛇床子1两,人参2两(去芦头),石龙芮1两,覆盆子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远志1两(去心),续断1两,石斛1两(去根,锉),当归3两,龙骨2两,柏子仁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肾气久弱,阴下湿痒,小便遗失,因梦鬼交,精泄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2两,川牛膝(去芦,酒浸,焙)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虚极,面肿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气衰,发落齿槁,腰脊痛,甚则喜唾。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

《圣惠》卷四十四: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屑10斤(熬令微黄),菟丝子1斤(酒浸1宿,别捣为末),远志1两(去心),肉苁蓉5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天雄2两(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6两,五味子5两,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种腰痛,肾脏虚冷,颜容萎黄,形体消瘦,腰痛不可忍,虚惫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圣惠》卷九十三: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屑1分,芜荑仁1分,附子1分(炮裂,去皮脐),赤石脂半两,黄连半两(去须,微炒),当归1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赤白痢,腹痛,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镑)1分,芜荑仁(炒)1分,附子(炮裂,去脐皮)1分,赤石脂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5丸,温米饮送下,空心、日晚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朱氏集验方》卷十二: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锉)、黄耆(炙)各等分,羚羊角减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一切疮疖脓泡,热疮及发背。

用法用量地黄温酒送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1斤(洗净,酥炙令香),巴戟天(去心)2两,熟干地黄(焙)4两,黄耆(锉)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独活(去芦头)半两,萆薢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泽泻(锉)半两,续断半两,芎?半两,槟榔(锉)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白蒺藜(炒去角)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人参半两,鹿角胶(炙令燥)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半两。

制法上除杏仁别研外,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润肌肉,填骨髓,去风气。主虚劳里急,腰脚顽痹,筋骨疼痛,或攻刺胁肋。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鸡峰》卷十: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劈开,炙黄焦)。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数,日夜一斗。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散剂,名“鹿角散”(见《普济方》引《十便良方》)。

摘录《鸡峰》卷十

《叶氏女科》卷一: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霜2两,当归身2两,茯神2两,龙骨(煅)2两,阿胶牡蛎粉炒成珠)2两,柏子仁(炒)2两,香附(酒炒)2两,山药2两,川芎1钱,川续断1钱,炙甘草5分。

制法上为末,取白茅根捣汁糊为丸。

功能主治久崩成漏,远年不休,中气下陷,下元不固,虚之甚者。

用法用量本方名鹿角丸,但鹿角原缺;据《竹林女科》补。

摘录《叶氏女科》卷一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1两(烧红候冷,研),芸苔子(炒,研)半两。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疾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饭饮送下,温酒亦得,食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猜你喜欢

  • 海浮散

    药方名称海浮散处方乳香没药各等分制法上药研细末。功能主治祛腐生肌,止痛止血。治疮疡溃后,脓毒将尽,乳癌溃破等。用法用量掺患处。恶肉自消。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 香附旋复花汤

    药方名称香附旋复花汤处方生香附9克旋复花(绢包)9克 苏子霜9克 广皮6克半夏15克茯苓块9克 薏仁15克功能主治治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

  • 茯苓车前子粥

    药方名称茯苓车前子粥处方茯苓粉车前子各30克粳米60克 白糖适量制法先将车前子(纱布包)加水300克,煎半小时取出。加粳米和茯苓粉共煮粥,粥成时加白糖适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清热健脾。适用于湿热带下。

  • 代杖散

    药方名称代杖散处方野红花(即小蓟)半斤。功能主治杖伤。用法用量烧酒4斤半,浸之晒之,以干为度。含口内,咽其汁。任刑不知痛。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 加减活命饮

    药方名称加减活命饮处方西当归1钱5分,炒白芍1钱5分,续断1钱5分,云苓2钱,元参1钱,金银花1钱5分,蒲公英3分,香附1钱,甲珠1片,皂刺7分,信前胡1钱,生甘草7分。功能主治半阴半阳毒初起。摘录《

  • 定志珍珠丸

    药方名称定志珍珠丸处方人参3两,白茯苓3两,海蛤粉3两,黄柏(炒焦色)3两,樗根皮2两,远志1两半,石菖蒲1两半,青黛1两半。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青黛为衣,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心虚梦泄。用法用量每服

  • 木香硇砂煎丸

    药方名称木香硇砂煎丸处方木香硇砂官桂附子(炮)干漆(炒去烟)猪牙皂角细辛乳香(研)三棱(炮)莪术(炮)大黄(炒,研末)没药(研)干姜(炮)青皮各30克巴豆霜15克制法上除研药外为末。以好醋1升化开硇砂

  • 滴虫汤

    药方名称滴虫汤处方金银花12g,连翘壳12g,赤茯苓12g,车前子12g,淡竹叶12g,生薏苡仁15g,怀牛膝9g,嫩苦参9g,黄柏6g,生栀子6g,生苍术4.5g,淡黄芩4.5g。功能主治清化湿热。

  • 黄荆汤

    药方名称黄荆汤处方生地120克 炒黑荆芥9克功能主治养血止血。治吐血。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三

  • 柴归饮

    药方名称柴归饮处方当归6~9克 芍药(或生或炒)4.5克柴胡3~4.5克荆芥穗3克 炙甘草2.1~3克功能主治养营透疹。主痘疮及麻疹初起,发热未退者。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服。血热者,加生地,防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