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土汤

黄土汤

金匮要略》卷中:黄土汤

药方名称黄土汤

处方甘草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9克 灶中黄土25克

功能主治温阳健脾,养血止血。治脾虚阳衰,大便下血,及吐血、衄血、妇人血崩,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灶心黄土温中止血为君;白术附子温脾阳而补中气,助君药以复统摄之权为臣;出血量多,阴血亏耗,而辛温之术、附又易耗血动血,故用生地,阿胶滋阴养血,黄芩清热止血为佐;甘草调药和中为使。诸药配合,寒热并用,标本兼治,刚柔相济,温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阳。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医略十三篇》卷十一:黄土汤

药方名称黄土汤

处方黄土2两,广藿香2钱,生木香8分,宣木瓜2钱,陈橘皮1钱,紫厚朴8分,白扁豆3钱,活水芦根2两。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及转筋霍乱。

用法用量长流水煎。

夏月,加香薷1钱;三秋,加蓼花根1两;虚,加冬白术1钱半(土炒);实,加鸡心槟榔1钱;寒,加理中丸5钱;热,加四苓散5钱;干霍乱,本方2剂加炒盐1两,童便1小碗多服,以手指按舌根探吐,得吐即泻,吐泻后去炒盐、童便,照常煎服。

注意忌稠粘粥食。

各家论述黄土为主,加藿香木香之芳香以解秽浊,木瓜和胃舒筋以杜转筋,陈皮调畅气机,厚朴扁豆消暑去湿,芦根致胃清和。犹是地浆之意,而胜于墙阴之不洁远矣。

摘录《医略十三篇》卷十一

《千金》卷十二:黄土汤

药方名称黄土汤

处方伏龙肝半升,甘草3两,白术3两,阿胶3两,干姜3两,黄芩3两。

功能主治卒吐血及衄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下胶,分3服。

摘录《千金》卷十二

普济方》卷一○八引《旅舍方》:黄土汤

药方名称黄土汤

处方伏龙肝(即灶下黄土)。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赤疹瘙痒,烦躁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生姜蜜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引《旅舍方》

《金匮》卷中:黄土汤

药方名称黄土汤

别名伏龙肝汤、伏龙肝散、黄土

处方甘草3两,干地黄3两,白术3两,附子3两(炮),阿胶3两,黄芩3两,灶中黄土半斤。

功能主治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脾虚阳衰,大便下血,或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苦白,脉沉细无力者。

用法用量伏龙肝汤(《三因》卷九)、伏龙肝散(《脉因症治》卷上)、黄土散(《何氏济生论》卷二)。

各家论述1.《金匾玉函经二注》:欲崇土以求类,莫如黄土,黄者,土之正色,更以火烧之,火乃土之母,其得母燥而不湿,血就温化,则所积者消,所溢者止;阿胶益血,以牛是土畜,亦是取物类;地黄补血,取其象类;甘草白术养血补胃和平,取其味类;甘草附子之热,使不潜上。是方之药,不惟治远血而已,亦可治久吐血,胃虚脉迟细者,增减用之。盖胃之阳不化者,非附子之善走,不能通诸经脉,散血积也;脾之阴不理者,非黄芩之苦,不能坚其阴以固其血之走也;黄芩又制黄土附子之热,不令其过,故以二药为使。

2.《金匮要略论注》:以附子温肾之阳,又恐过燥,阿胶地黄壮阴为佐;白术健脾土之气,土得水气则生物,故以黄芩甘草清热;而以经火之黄土与脾为类者引之入脾,使脾得暖气,如冬时地中之阳气而为发生之本。

3.《金匮要略心典》:黄土温燥入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生地黄甘草以益脱竭之阴,又虑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厉,故又以黄芩之苦寒,防其太过,所谓有制之师也。

4.《血证论》:方用灶土、草、术健补脾土,以为摄血之本;气陷则阳陷,故用附子以振其阳;血伤则阴虚火动,故用黄芩以清火;而阿胶、熟地又滋其既虚之血。合计此方,乃滋补气血,而兼用清之品以和之,为下血崩中之总方。

临床应用1.便血:福,24岁。病后冰振水果不能戒,粪后便血如注,与《金匮》黄土汤。每剂黄土用1斤,附子用8钱。服至30余剂,而血始止。《蒲辅周医案》:苗某某,女,58岁。大便后流鲜血,或无大便亦流大量鲜血。每次流血量约1至2茶碗之多,每日2至3次,已20余日。两少腹有隐痛,自觉头晕心慌,气短自汗,脸肿,饮食尚可;素有失眠及关节疼痛,月经已停止2年。脉沉数,舌微淡无苔。以黄土汤加味:熟地1两,白术6钱,炙甘草6钱,黑附子3钱,黄芩2钱,阿胶5钱,侧柏叶(炒)3钱,黄土2两。用开水泡黄土,澄清取水煎,服2剂。复诊时已有好转,仍有心跳气短,已无头晕及自汗出,饮食尚可,眠佳,舌无苔,脉仍沉数。原方再服3剂,便血已很少,以益气滋阴补血以资善后。

2.咯血:黄某某,女,35岁,咳嗽半月伴咯血4天,经中西药治疗后,仍咯血不止,咳嗽无痰,头晕乏力,舌苦薄白,脉细软。用黄土汤温摄:制附子6g,白术15g,干地黄15g,黄芩9g,阿胶15g,灶心土50g,甘草6g。服上药2剂咯血止。守上方加沙参15g,3剂而愈。

3.血淋:赵某某,男,32岁。房事后有堕感,尿急,点滴不通,割如刀割,后尿出玉米粒大4-5块血饼,经治半年无效。察其面色黄白,嘴唇红,舌质红,苔薄白,双尺脉沉迟无力。治以清热温脾,固肾摄血。处方:土炒白术9g,九蒸熟地9g,黄芩6g,阿胶9g,炮附子4.5g,灶心土12g,甘草3g,饭后服。连服15剂病愈,随访4年无复发。

摘录《金匮》卷中

《外台》卷三引《深师方》:黄土汤

药方名称黄土汤

处方当归3两,甘草3两(炙),芍药3两,黄芩3两,芎?3两,桂心1两,生地黄1斤,釜月下焦黄土(如鸡子大)1枚(碎,绵裹),青竹皮5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去五脏热结。主鼻衄或吐血。

用法用量以水1斗3升,煮竹皮,减3升,去滓,纳诸药,煮取3升,分4服。

注意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外台》卷三引《深师方》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钱仲阳方:黄土汤

药方名称黄土汤

处方黄土适量。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慢惊。

用法用量煎汤,饮之。

临床应用《钱仲阳传》:元丰中,皇子仪国公病瘛痤疭,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汤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制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请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大医丞,赐紫农金鱼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钱仲阳方

猜你喜欢

  • 虎骨熊油膏

    药方名称虎骨熊油膏处方乳香2两,没药2两,冰片2两,当归2两,荆芥2两,全蝎2两,杜仲2两,莪术2两,藏红花2两,母丁香2两,肉桂2两,虎骨1架,麝香2两,熊油5斤,蜈蚣10条,白花蛇1盘,细辛1两,

  • 娄金圆

    药方名称娄金圆处方甘菊(去土)四两,黄(去芦头)、蕈本(洗)、白僵蚕(去丝.嘴)、甘草、羌活(去苗)、麻黄(去根.节)、茯苓(去皮)、芍药、犀角(镑),各二两。白芷(洗)、南星(末.以牛胆汁和作饼.阴

  • 麻桂术甘汤

    药方名称麻桂术甘汤处方麻黄、桂枝、白术、甘草。功能主治寒湿腹胀,身重身冷无汗。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 长春丸

    《普济方》卷四十九:长春丸药方名称长春丸处方地骨皮熟地黄各300克诃子皮白芷桂心杏仁(去皮、尖)各30克 川椒(净)60克旋复花30克制法上药不犯钢铁器,于木臼内,捣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

  • 独羊饭

    药方名称独羊饭处方鲜羊蹄根叶1斤。功能主治肠痔下血。用法用量煮烂食之。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 经进地仙丸

    药方名称经进地仙丸别名经过地仙丹、地仙丹处方川牛膝(酒浸1宿,切、焙)4两,肉苁容(酒浸1宿、切,焙)4两,川椒(去目)4两,附子(炮)4两,木鳖子(去壳)3两,地龙(去土)3两,覆盆子2两,白附子2

  • 灵脂丸

    《直指小儿》卷三:灵脂丸药方名称灵脂丸处方北五灵脂2钱,缩砂仁2钱,白豆蔻仁2钱,麦芽(炒)2钱,蓬术(煨)2钱,青皮(去白)2钱,橘红2钱,使君子肉(焙)2钱,虾蟆(炙焦)3钱。制法上为末,米糊为丸

  • 搜风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搜风丸药方名称搜风丸处方南星、人参、茯苓,各半两。干生姜、寒水石、白矾、半夏,各一两。蛤粉、大黄、黄芩,各二两。牵牛末、滑石,各四两。薄荷叶(半两)、藿香(二钱半)。炮制上为末

  • 冰香散

    《古今名方》引易玉泉家传方:冰香散药方名称冰香散处方苦瓜霜20g,硼砂20g,朱砂5g(水下),冰片5g,胆矾5g,雄黄精5g,人中黄5g,麝香3g,制僵蚕3g。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泄热消肿,祛腐

  • 加味温经汤

    药方名称加味温经汤处方当归尾1钱,赤芍1钱,川牛膝1钱,肉桂1钱,莪术(醋炙)1钱,破故纸(盐水炒)1钱,小茴香1钱,香附(四制者)1钱,乌药(炒)1钱,川芎1钱,甘草5分,生姜3片。功能主治石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