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
帝相关字典
帝[dì]字在结尾的词语
- 灵帝[líng dì]- 南朝齐东昏侯赐给蒋侯神的封号。
 
- 瞿摩帝[qú mó dì]- 牛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牛》。
 
- 感生帝[gǎn shēng dì]- 古代认为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因称其祖所感生之帝为“感生帝”。亦省作“感帝”﹑“感生”。
 
- 玄元皇帝[xuán yuán huáng dì]- 唐奉老子为始祖,于干封元年二月追号为“太上玄元皇帝”,天宝二年正月加尊号“大圣祖”三字,天宝八载六月又加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见《旧唐书.高宗纪下》及《礼仪志四》。
 
- 义帝[yì dì]- 犹假帝。《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明杨慎《丹铅总录.史籍.义帝》:“项羽立楚王孙心为帝,以从民望。不曰楚帝,而曰义帝,犹义父义子之称。”明谢肇淛《文海披沙》:“项羽尊怀王为义帝,犹假帝也。”一说,众所尊戴者曰义,故称义帝。见宋洪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
 
- 两帝[liǎng dì]- 谓两个天子并立。
 
- 大行皇帝[dà háng huáng dì]- 对刚去世的皇帝的敬称。
 
- 南帝[nán dì]- 1.指南海之帝儵。典出《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2.古代神话中的五位天帝之一,即南方赤帝,名赤熛怒。
 
- 影帝[yǐng dì]- 指获得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称号的人。
 
- 玄帝[xuán dì]- 1.北方之帝,即颛顼。 2.指夏禹。禹有治水功,水色黑,故称玄帝。 3.指道教所奉的真武帝。
 
- 上帝[shàng dì]- ①古代指主宰万物的天神:荡荡上帝,下民之辟。②古代的帝王: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③基督教所信奉的神。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并主宰着世界。中国古汉语原有“上帝”一词,意为“天帝”、“天神”。明末天主教传入中国后,借用“上帝”和“天主”译称该教信奉之神。19世纪初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亦曾以“上帝”和“天主”译称该派信奉之神。以后“上帝”成为中国基督教新教的专称,中国天主教则专称为“天主”。
 
- 黄帝[huáng dì]- 见〖炎黄〗。
 
- 假皇帝[jiǎ huáng dì]- 暂时代理皇帝。汉平帝元始后,王莽以外戚执政。平帝死,莽自居摄,朝会祭祝“皆如天子制”,称“假皇帝”,臣民谓之“摄皇帝”。详见《汉书.王莽传上》。
 
- 七十二帝[qī shí èr dì]- 指上古到泰山封禅的君主。相传上古到泰山封禅者有七十二君。见《史记.封禅书》引管仲语。
 
- 道君皇帝[dào jūn huáng dì]- 指宋徽宗。
 
- 文昌帝[wén chāng dì]- 见“文昌帝君”。
 
- 皡天上帝[hào tiān shàng dì]- 犹天帝。
 
- 后帝[hòu dì]- 天帝;上帝。
 
- 白帝[bái dì]- 1.古神话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 2.“白帝子”的略语。 3.古城名。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 4.东汉公孙述曾改鱼复县为白帝﹐后因以为述的代称。
 
- 践帝[jiàn dì]- 登上帝位。
 
- 北帝[běi dì]- 1.北方之帝。 2.即黑帝。神话中的主北方之神。
 
- 元元皇帝[yuán yuán huáng dì]- 即玄元皇帝。唐朝尊道教始祖老君为玄元皇帝。
 
- 称帝[chēng dì]- 改称号为皇帝:自称皇帝,成为最高统治者:做皇帝。 改称号为皇帝;自称皇帝,成为最高统治者;做皇帝
 
- 蜀帝[shǔ dì]- 1.泛指蜀的君主。 2.相传蜀帝杜宇死﹐其魂化为杜鹃。后用以借指杜鹃。
 
- 青玄帝[qīng xuán dì]- 即青玄九阳上帝。
 
- 汉帝[hàn dì]- 1.汉朝皇帝。 2.指汉武帝。 3.指汉成帝。
 
- 东帝[dōng dì]- 1.东方的帝王。战国时齐愍王自称。 2.东方的帝王。汉景帝时吴王刘濞自称。 3.东方的帝王。唐代南诏合罗凤的称号。《新唐书.南诏传》:“合罗凤敛战胔,筑京观,遂北臣吐蕃,吐蕃以为弟……给金印,号‘东帝’。”亦以代指偏安东方的政权。 4.司春之神东方青帝的省称。
 
- 皇上帝[huáng shàng dì]- 拜上帝教对基督教的上帝的称呼。
 
- 圣帝[shèng dì]- 犹圣主﹐圣君。
 
- 废帝[fèi dì]- 1.废黜皇帝。 2.被废黜的皇帝。废帝之称始见于《宋书》。有在位时被废的,有死后被追废的。
 
- 春帝[chūn dì]- 春神。
 
- 隋炀帝[suí yáng dì]- 隋炀帝(569-618)即“杨广”。隋朝皇帝。初封晋王。公元600年,以阴谋取代兄杨勇为太子。604年杀父(文帝)即位。征发几百万民工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开辟驰道。又三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激起各地农民大起义,致使隋朝统治土崩瓦解。后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禁军将领缢死。
 
- 土帝[tǔ dì]- 五方天帝之一。因中央属土,故称。
 
- 轩帝[xuān dì]- 即黄帝轩辕氏。
 
- 伏魔大帝[fú mó dà dì]- 明万历四十二年敕封三国蜀大将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
 
- 二皇帝[èr huáng dì]- 一个朝代的第二代皇帝。 一个朝代的第二代皇帝
 
- 释帝[shì dì]- 梵语“释提桓因”的略称。
 
- 玄卿大帝[xuán qīng dà dì]- 指道教所奉的玄武神。
 
- 乾隆帝[qián lóng dì]- 乾隆帝(1711-1799)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时编成《四库全书》,但屡兴文字狱。曾六次南巡,挥霍浪费。后期任用权臣和珅二十年,贪污腐败风气盛行。1796年让位给皇太子(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
 
- 岳帝[yuè dì]- 东岳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简称。
 
- 天帝[tiān dì]- 1.指上帝。 2.皇帝。 3.星名。又称帝星﹐北极五星之最明者。 神话传说中天上的主神
 
- 太上皇帝[tài shàng huáng dì]- 即太上皇。皇帝父亲的尊号。
 
- 皇皇后帝[huáng huáng hòu dì]- 天;天帝。
 
- 先帝[xiān dì]- 称在位帝王已死的父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火帝[huǒ dì]- 1.古代所谓五方天帝之一的赤帝,掌南方,司火,司夏。 2.相传远古时代五帝之一的炎帝。
 
- 农帝[nóng dì]- 神农氏的别称。
 
- 晋元帝[jìn yuán dì]- 晋元帝(276-322)即“司马睿”。东晋王朝的建立者。字景文,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公元307年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出镇建康(今江苏南京),统治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西晋灭亡后,于317年即帝位,都建康,史称东晋。
 
- 道光帝[dào guāng dì]- 道光帝(1782-1852)清代皇帝。即爱新觉罗.旻宁。庙号宣宗,年号道光。满族。1820-1850年在位。统治期间,政治腐败。1838年因外国大量输入鸦片,引起财政危机,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时战时和,最后妥协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后病死。
 
- 关帝[guān dì]- 即三国蜀关羽。明万历二十二年进爵为帝,故称。
 
- 水帝[shuǐ dì]- 指颛顼。我国古代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以水德王﹐死后祀为北方水德之帝﹐故称。
 
- 阴帝[yīn dì]- 指女娲。
 
- 冲帝[chōng dì]- 幼主。
 
- 赤帝[chì dì]- 1.即炎帝神农氏。 2.指神农氏一系的帝王。 3.即祝融氏。后世以为火神。 4.“赤帝子”的简称。 5.见“赤熛怒”。
 
- 皇天上帝[huáng tiān shàng dì]- 天帝﹐上帝。
 
- 让帝[ràng dì]- 指唐李宪。李宪因其弟李隆基有平韦氏之功﹐恳让储位于李隆基﹐后谥“让皇帝”。见《旧唐书.让皇帝宪传》。
 
- 十帝[shí dì]- 1.指两 汉 的十余位皇帝。 “十”,取其成数。汉 王充《论衡·宣汉》:“且 孔子 所谓一世,三十年也。汉 家三百岁,十帝耀德,未平如何?”《文选·鲍照<升天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李善 注:“十帝两都,俱谓 汉 也。”
 
- 苍帝[cāng dì]- 传说中主东方之神。
 
帝[dì]字在开头的词语
- 帝履[dì lǚ]- 君主的福禄。
 
- 帝室[dì shì]- 皇室;皇族。
 
- 帝天[dì tiān]- 上天。
 
- 帝迹[dì jì]- 帝王的功业。
 
- 帝释[dì shì]- 1.亦称“帝释天”。 2.佛教护法神之一。佛家称其为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居须弥山顶善见城。梵文音译名为释迦提桓因陀罗。
 
- 帝宇[dì yǔ]- 1.帝王的殿宇。 2.泛指宫苑。 3.指天下,国家。
 
- 帝秦[dì qín]- 尊奉秦王为帝。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说赵奉秦王为帝,以解邯郸之围。齐鲁仲连晓以利害,终使赵魏同息此议。事见《战国策.赵策三》。后以屈奉暴君或异族统治者为“帝秦”。
 
- 帝储[dì chǔ]- 即皇储。皇位的继承人。一般指皇太子。
 
- 帝乡[dì xiāng]- 1.天宫;仙乡。 2.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 3.帝王的故乡。 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帝乡不可期。——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帝图[dì tú]- 1.帝王治国的谋略。 2.引申为帝业。 3.指帝王应天命的图箓。 4.犹帝位。
 
- 帝弓[dì gōng]- 指虹。
 
- 帝箓[dì lù]- 天帝的符命。指令为天子。
 
- 帝属[dì shǔ]- 犹皇族。
 
- 帝机[dì jī]- 旧谓天帝造化的力量。
 
- 帝宸[dì chén]- 帝王的宫殿。
 
- 帝胄[dì zhòu]- 皇族。
 
- 帝典[dì diǎn]- 1.帝王的法则。 2.犹言皇家经典。儒家著作被尊为“经”,是汉以来历代皇帝所为,故称。 3.指《尚书》中的《尧典》﹑《舜典》篇。
 
- 帝关[dì guān]- 天帝﹑天子的宫门。
 
- 帝记[dì jì]- 指帝王的传记。
 
- 帝释天[dì shì tiān]- 见“帝释”。
 
- 帝娥[dì é]- 指帝尧二女。古代传说舜死于苍梧,二妃娥皇﹑女英(帝尧之女)寻至南方,死于江湘之间,为湘水女神。
 
- 帝胤[dì yìn]- 天子的血统。指帝王的子孙。
 
- 帝牛[dì niú]- 古代郊祀时所用之牛。
 
- 帝勋[dì xūn]- 亦作“帝勳”。指帝尧。
 
- 帝辅[dì fǔ]- 帝王的辅佐。
 
- 帝统[dì tǒng]- 帝王的统绪。指帝位。
 
- 帝女桑[dì nǚ sāng]- 神话传说中的桑树。以赤帝女居此桑而升天,故名。
 
- 帝子[dì zǐ]- 1.指娥皇﹑女英。传说为尧的女儿。 2.帝王之子。 帝王的子女
 
- 帝纶[dì lún]- 皇帝的诏命。语本《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纶”。
 
- 帝家[dì jiā]- 京都。亦用以指皇宫。
 
- 帝灵[dì líng]- 上帝之灵佑。
 
- 帝文[dì wén]- 上天所降的文字。指图纬。
 
- 帝都[dì dū]- 京都;京城:居必人才,游必帝都。
 
- 帝女雀[dì nǚ què]- 精卫的别名。
 
- 帝祚[dì zuò]- 犹帝位﹑皇位。
 
- 帝世[dì shì]- 帝王的世系。
 
- 帝藉[dì jiè]- 1.亦作“帝籍”。 2.天子象征性的亲耕之田。
 
- 帝匹[dì pǐ]- 皇帝的配偶。指皇后。
 
- 帝义[dì yì]- 指帝王的威仪尊严。
 
- 帝流浆[dì liú jiāng]- 药石名。一种不吸铁的磁石。道家谓月华精气中含有帝流浆。
 
- 帝道[dì dào]- 1.古指理想的帝王治国之道。 2.帝位。
 
- 帝唐[dì táng]- 指唐尧。
 
- 帝羓[dì bā]- 指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干尸。德光死后,依契丹旧俗制成干尸,人称之为帝羓。
 
- 帝枝[dì zhī]- 帝王的宗族。
 
- 帝姻[dì yīn]- 皇帝的姻亲。犹外戚。
 
- 帝王[dì wáng]- ①君主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②帝和王。即君主国的最高统治者和最高封爵:帝王将相。帝国的君主或最高统治者,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清. 黄宗羲《原君》
 
- 帝庭[dì tíng]- 1.天庭。 2.宫廷;朝廷。 3.祭天神之廷。
 
- 帝宅[dì zhái]- 皇都;皇宫。
 
- 帝宗[dì zōng]- 皇族。
 
- 帝竹[dì zhú]- 传说中的竹名。
 
- 帝闲[dì xián]- 皇帝的马厩。
 
- 帝制[dì zhì]- 1.皇帝的仪制。 2.指朝廷的法制。 3.君主专制政体。 君主专制政体,以一人担任终身职世袭的国家元首的政体形式,小至有名无实,大至绝对专制
 
- 帝州[dì zhōu]- 指京都。
 
- 帝则[dì zé]- 天帝或天子所定的法则。
 
- 帝服[dì fú]- 天帝或天子的服饰。
 
- 帝籍[dì jí]- 1.皇室的谱录。 2.皇室所藏的图书典籍。 3.见“帝藉”。
 
- 帝华[dì huá]- 京华,京都。
 
- 帝门[dì mén]- 指朝廷。
 
- 帝坟[dì fén]- 犹坟典。
 
- 帝纪[dì jì]- 1.天帝之位。 2.犹帝典。指帝王的法则。 3.指史书中的帝王本纪。
 
- 帝国主义[dì guó zhǔ yì]- 也称“垄断资本主义”。垄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列宁揭示其有五个基本特征:
 
- 帝德[dì dé]- 天子的德性。
 
- 帝郊[dì jiāo]- 1.指天国的郊野。 2.泛指京城。
 
- 帝极[dì jí]- 犹宸极。北极星。
 
- 帝纮[dì hóng]- 王道;帝王治国的纲纪。
 
- 帝号[dì hào]- 皇帝的称号。 帝王的称号
 
- 帝廷[dì tíng]- 1.朝廷。 2.古天文学上指太微垣。
 
- 帝祖[dì zǔ]- 天帝和先祖。
 
- 帝党[dì dǎng]- 指支持皇帝的政治集团。
 
- 帝谟[dì mó]- 帝王的谋略。
 
- 帝功[dì gōng]- 帝王的功业。
 
- 帝所[dì suǒ]- 天帝或天子居住的地方。
 
- 帝宣[dì xuān]- 1.指少昊氏。又称朱宣。 2.指皇帝的敕令。
 
- 帝皇[dì huáng]- 1.天帝。 2.天子,皇帝。 3.三皇与五帝的合称。
 
- 帝侧[dì cè]- 天帝﹑天子的近旁。
 
- 帝畿[dì jī]- 犹京畿。指京都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
 
- 帝社[dì shè]- 古代帝王祭祀土神﹑谷神所设的坛。又名王社﹑藉田坛﹑先农坛。
 
- 帝网[dì wǎng]- 1.《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后因用以比喻帝王恩泽优渥,法令尚宽。 2.佛教谓帝释所居忉利天宫上悬有珠网,上缀宝珠无数,重重叠叠,交相辉映。后因以“帝网”比喻事物间互相错综复杂的联系和牵掣。
 
- 帝纲[dì gāng]- 帝王治国的纲纪。
 
- 帝策[dì cè]- 指天帝的策命。
 
帝[dì]字在中间的词语
- 白帝子[bái dì zǐ]- 传说汉高祖刘邦为赤帝子﹐秦统治者为白帝子。赤帝子斩杀白帝子﹐表明汉当灭秦。《史记.高祖本纪》:“有一老妪夜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后因借指被推翻的王朝。
 
- 黄帝陵[huáng dì líng]- 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传为轩辕黄帝的陵墓,简称黄陵,史称桥陵。相传创自汉代,历代均有修葺。桥山顶有黄帝陵墓和祭亭,陵前有汉武帝求仙台。山下建有轩辕庙,周围古柏参天,其中最大一棵高20米,传为黄帝手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青华帝君[qīng huá dì jūn]- 即东极青华大帝﹐道教称太乙救苦天尊。
 
- 皇帝之宝[huáng dì zhī bǎo]- 皇帝印玺之一。用于慰劳王公以下的文书。参见“皇帝行宝”。
 
- 秦帝女[qín dì nǚ]- 指秦穆公女弄玉。
 
- 白帝仓[bái dì cāng]- 古粮仓名。在蜀郡成都城郭外。
 
- 水帝子[shuǐ dì zǐ]- 水帝颛顼之子。相传死后为疫鬼。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昔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
 
- 梓潼帝君[zǐ tóng dì jūn]- 道教神名。相传名张亚子,居蜀中七曲山,仕晋战死,后人立庙祀之。唐宋时封王,元时封为帝君。掌人间功名禄位事。
 
- 皇帝行宝[huáng dì xíng bǎo]- 皇帝印玺之一。用于答复王公以下的文书。
 
- 皇帝老子[huáng dì lǎo zi]- 封建时代对皇帝的俗称。
 
- 侍帝晨[shì dì chén]- 道家称侍奉天帝的仙官﹑侍从。晨,通“宸”,帝居。
 
- 五帝坐[wǔ dì zuò]- 星座名,属太微垣。“坐”同“座”。
 
- 皇帝老爷[huáng dì lǎo yé]- 见“皇帝老子”。
 
- 老大帝国[lǎo dà dì guó]- 古老的大国。常指古老积弱的旧中国。
 
- 诃利帝母[hē lì dì mǔ]- 梵语音译。意译为暴恶。即鬼子母神。原为凶神﹐后为育子﹑安产﹑维护佛法之神。
 
- 黄帝冢[huáng dì zhǒng]- 见“黄帝陵”。
 
- 赤帝子[chì dì zǐ]- 指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旧谓汉以火德王,火赤色,因神化刘邦斩蛇的故事,称刘邦为“赤帝子”。
 
- 颛帝历[zhuān dì lì]- 即颛顼历。
 
- 皇帝信宝[huáng dì xìn bǎo]- 皇帝印玺之一。用于征召王公以下的文书。参见“皇帝行宝”。
 
- 蜀帝花[shǔ dì huā]- 即杜鹃花。
 
- 轩帝铜[xuān dì tóng]- 即轩辕镜。
 
- 关帝庙[guān dì miào]- 旧时供奉三国蜀关羽的庙宇。
 
- 五帝车[wǔ dì chē]- 见“五时副车”。
 
帝[dì]字的成语
- 望帝啼鹃[wàng dì tí juān]-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 二帝三王[èr dì sān wáng]- 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 简在帝心[jiǎn zài dì xīn]- 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 舄乌虎帝[xì wū hǔ dì]- 因“舄”与“乌”、“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经传抄,容易写错。指文字抄传错误。
 
- 鲁鱼帝虎[lǔ yú dì hǔ]- 指文字传抄错误。 把“鲁”字写成“鱼”字,把“帝”字写成“虎”字,把“亥”字写成“豕”字。因形体相近而易写错。常借指书写错误或以讹传讹 鲁鱼亥豕,应不能免。——《聊斋志异》
 
- 三皇五帝[sān huáng wǔ dì]-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 黄帝子孙[huáng dì zǐ sūn]- 黄帝: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黄帝轩辕氏的子孙后代。指每个中国人或所有的中国人。
 
- 帝制自为[dì zhì zì wéi]- 帝制:君主专制政体;为:充当。自封为皇帝实行君主专制。
 
- 称帝称王[chēng dì chēng wáng]- 帝:帝王;王:君王。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狂妄自大。
 
- 帝辇之下[dì niǎn zhī xià]- 皇帝所在的地方。用指京都。
 
- 胡天胡帝[hú tiān hú dì]- 胡:何;帝:指天神。什么是天,什么是帝。①原形容服饰容貌像天神一样美丽,后也表示尊敬崇仰。②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
 
- 帝王将相[dì wáng jiàng xiàng]- 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 圣帝明王[shèng dì míng wáng]- 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
 
